词条 | 京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10 京报❶明清时代以刊载官方文书为主的民间报纸。始于明朝中叶。由称为“报房”的民间手工业作坊和经营机构刊行。初为写本,崇祯年间改为活字印刷。新闻主要来自内阁抄发机关及各省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内容较官报丰富,传播速度较快,流传较广。清代时其版面安排首先是“宫门钞”(朝政动态),其次是谕旨,再次为奏折。有时也刊登报房人员采写的新闻。通常日出一册,黄纸作封面,报头印有红色“京报”二字,下有报房字号戳记。清代京报每册五六页,多者十余页,有时近百页。公开发售,光绪年间始有定价。辛亥革命后不久被淘汰。 京报中国古代最早的有固定名称的报纸。始于明末,盛行于清代,由报房商人经营。 《京报》1918年10月5日创刊于北京,日出对开两大张。著名报人邵飘萍主办并任社长。1919年8月22日,该报继支持五四运动后又抨击安福系政府对日借债,被当局查封。1920年9月17日复刊。1923年报道支持二七大罢工。1924年起报道赞成国共合作,支持孙中山和广州革命政府,1926年4月邵飘萍被害,《京报》停刊。1928年6月12日,在邵飘萍夫人汤修慧主持下复刊。九一八事变后拥护南京政府。1937年7月终刊。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