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陈襄分类:【传统文化】 北宋学者、教育家。字述古,学者称为古灵先生。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与同乡陈烈、郑穆、陈希孟为友,合称闽中四先生,又称古灵四先生。进士出身。历官蒲城(今属陕西)、仙居(今属浙江)、河阳(今河南孟县南),所至即广兴学宫讲学。迁太常博士、试秘阁校理、判祠部。以反对广度僧道,解官,编昭文馆书籍。出知常州,与诸生讲经义,振兴东南儒学。又兴修水利,先以水渠长度与民田步亩折成比例,再分段按户承担疏浚工程,深广有制,不日而成。震泽积水北流,解除吴下水患。神宗即位,出使辽朝。后任同修起居注,管勾国子监,推荐程颐为太学师长。历任知制诰、直学士院。出知陈州、杭州,复兴学聚讲、兴修水利。熙宁八年(1075)召还,判太常,次年,兼侍讲。为郊祀礼仪使,详定郊庙礼乐。官至判尚书都省。为政重教育。以兴学校,择师友,教育一方子弟为先务。认为学校非教人以词章取利禄,应首明儒家经典,知先王礼义的重大作用,养成父子兄弟相孝友习俗,培养具有儒家思想的官吏。他是北宋理学的先驱者之一。其学以诚明为立身行事根本,认为《诗》、《书》之和,《易》、《春秋》之微,文艺之博,礼法之约,都“归之于诚”。当人之诚臻于高明博厚而不息的境地,遂能与万物沉浮而自定。诚则明,当明臻于广大精微而不惑的水平,遂能随心所欲对付外物。诚在认识上有“诚心尽物、推物尽理、明理尽性、和性尽神”的功能。而诚的具备有待于学,须好学尽心方能得之。所著《易义》、《中庸义》,已佚,今存《州县提纲》、《神宗皇帝即位使辽语录》、《古灵集》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