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除夕祭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除夕祭祀分类:【中国民俗】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日,因此各地民间都极为重视当日的祭祀活动。祭神明、祖先是除夕的一个重要仪式,闽中福州等地祭祖先和天地神明,地点在屋内厅堂,供桌上摆着各种供品,伴以花、香、烛,并烧金纸。祭毕,鸣鞭炮退神。祭祀一般家神则在各适当之处,如供地主之神在大厅后部的地上供之;祭祀祖先,供品摆在公婆龛前的长案上,焚香点烛烧纸钱,祭后同样燃放鞭炮;祭下界爷即所谓“野鬼”与“无主孤魂”,供品则列于木板或桌面,然后放在住宅门口的地上。前二者供品丰富,除牲醴之外,还有年糕和米斋等。供下界爷的则简单得多,且不放鞭炮,以示下界爷身份低下,不能与天地神明及祖先同等对待。闽南漳平等地祭祀时先要净扫厅堂,然后在祖先神位或遗像前摆八仙桌,挂上桌裙,摆上三牲、年糕、米祭、果品、茶、酒等供品。厅口同样摆设一套供品奉敬天公,俗称“江样”。然后点烛、焚香、烧纸、放鞭炮。祭祀由家长主持,率家中各人向祖宗和天地行三跪九叩礼,祈福禳灾,祝愿来年幸福。有关祭祀活动在本章第一节述之甚详,此不多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