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陶弘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陶弘景分类:【传统文化】 南朝齐梁间道士。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市)人。曾拜孙游岳为师,受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入梁,隐居句曲山(茅山),梁武帝礼聘不出,但凡朝廷大事辄往就咨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卒谥“贞白先生”。博学多才,著述甚丰,医药、炼丹、天文、历算、地理、兵书、经学、文学、艺术、书法等均有成就。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所撰《真灵位业图》将人间的封建等级制度置于幻想的神仙世界,将神仙分成许多等级;撰《真诰》将佛教轮回转生之说引入道教,均为道教史上重要经典。著《本草经集注》7卷,对本草学发展有一定影响。 南朝齐梁时道士,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曾为南齐左卫殿中将军。梁时,隐居句曲山炼丹,梁武帝礼聘不出。遍历名山,寻找丹药,著作有《真灵位业图》、《真诰》、《登真隐诀》等,对后世道教影响颇大。《华阳隐居先生本起录》载,陶弘景乃上古帝尧后裔,其母孕娠时,梦小青龙自身中出,直向东方升天而去,视之不见尾。《神仙感遇传》有类似记载,且记其于大同二年丙辰三月壬寅朔十二日癸丑告化,时年八十一岁。告化时,“颜色不变,屈伸如常,室中香气积日不散。”《宁海县志》载,陶弘景炼丹之处,百年之后犹有神异,渔人每夜望见火光。绍兴人在此掘地而得磁盒,大小三重,内贮紫赤石,藏之于家。后遇一游方道人,示之以此物,道人叹异。夜各就寝,比晓,则人和物一齐升仙而去。 南朝齐、梁间道士、医学家、文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华阳真人,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少勤学,喜道术,善琴棋,工草隶,行书尤佳。曾读书万余卷,自谓“一事不知,以为深耻”。齐时官至左卫殿中将军,永明十年(492),辞官隐居句曲山(即茅山,在今江苏西南部)。梁武帝即位,屡次征聘他出仕,不肯出,朝廷大事,辄就咨询,有“山中宰相”之称。在山中隐居四十余年,年八十一卒。武帝诏赠太中大夫,谥贞白先生。性好著述,通阴阳五行、地理、医药之学。世奉天师道,著有道教理论著作《真诰》、《养生延命录》等。尤精医药之学,编撰《神农本草经集注》,改变了本草经以上中下三品分类办法,自创分类法:一是按药物天然来源分为草木、玉石、虫鱼、果蔬、禽兽、米食、有名未用等七类,对后世本草学发展有一定影响;二是以疾病为纲,根据药物功能分类,归入不同的病症项目中,分为八十多类,规定了丸、散、膏、丹、汤、酒为制作过程和药物的称量标准,对临床治疗和医药的普及推广起到很大作用。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藏,得以流传,丰富了中医药学,为我国第一部药典《唐修本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又撰有《效验方》、《药总诀》、《肘后百一方》等医书,已散失。善写骈文,《答谢中书书》,文辞清丽恬淡,为历来传诵的山水小品名作。诗文《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寒夜怨》,风格清逸隽永,句式参差错落,生动活泼,不失为佳作。还著有《学苑》百卷、《古今刀剑录》、《孝经集注》、《论语集注》、《帝代年历》、《古今州郡记》等著作,明人辑有《陶隐居集》。《梁书》、《南史》有传。 南朝齐梁之间的道教领袖。字通明,生于丹阳秣陵 (今江苏南京市)一个下等官员的家庭。据说,他一生下来就有异相,右膝上有数十颗黑痣,分布得非常像北斗七星的形状。十岁的时候,他偶然得到一本《神仙传》,怀着好奇心读完此书以后,便萌生了当神仙的念头。陶弘景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一不佳,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就引以为耻。陶弘景未满二十岁时,就被萧道成引荐到朝廷担任诸王的伴读。不久,萧道成建立齐朝,自己做了皇帝,对陶弘景颇为倚重。但陶弘景当神仙的念头越来越强烈,遂于公元492年的一天,脱下朝服挂在皇宫神虎门上,请求皇帝允许他辞官归隐。陶弘景选择了江苏西南部的茅山作为他隐居修道的地方。这里远离人间烟火,山幽水清,陶弘景常常独自徘徊在山水之间,情不自禁地吟哦诗句。他曾经对弟子说: “我看见朱门红楼,从没有产生过要住在里面的念头; 但一看见高山大湖,就禁不住心驰神往。” 他在山中炼神丹、寻仙药,一去就是四十多年,尽管神丹仙药没有着落,但他却在医学与养生的理论实践方面留下了丰富遗产,他撰写的 《本草集注》、《陶隐居本草》、《药总诀》、《养性延命录》等,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显要位置。他在道教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是编制了《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第一次建立起道教的神仙谱系,结束了早期道教神仙系统杂乱无章的局面; 再则是以茅山为中心,弘扬道教上清派 (以崇奉 《上清经》得名) 注重精神修炼的传统,并开创出道教的另一著名山门,即茅山派。据说,陶弘景精通预测术,早年与萧衍相识,预言他将为帝王,后来萧衍果然夺取了齐朝的江山,自己做起了梁朝的开国皇帝。萧衍便对陶弘景佩服得五体投地,多次派使者去请他出山,陶弘景笑而不语,挥笔画了两头牛: 一头散放水草之间,悠然自得; 另一头套着金笼头,前面一人牵着绳子,后面一人拿着鞭子驱赶。萧衍一看这幅画,笑着说: “他是想做逍遥自在的活神仙。” 但凡是遇上军国大事,萧衍都要派人去咨询他,经常一个月中就有好几次书信往返,所以当时的人把他称为 “山中宰相”。陶弘景终生未婚,活了八十一岁,无疾而终。据说,他仙逝后的好多天,颜色不变,屈伸自如,香气四溢,氤氲满山。 南朝时期医学家和道士。还兼通天文历算、地理学、经学。字通明,丹阳秣陵 (今江苏南京市南) 人。晚年自号华阳隐居。未到20岁,就成为南朝宋的侍读博士,后为奉朝请。齐武帝永明十年 (492),上表辞官,隐居茅山华阳洞,斋戒养生,修炼丹药。从师陆修静门人孙游岳,接受符图,潜心研究道家经术,进一步从内容到形式充实和发展了官方道教,借鉴佛教丰富道教理论,造神仙谱系,建立道教养气长生理论,他对道教贡献很大,以至后世的道士喻他为 “玄中之董狐,道家之尼父”。虽隐居,但经常被齐武帝问以国家大事,世称“山中宰相”。医药方面,曾修补《肘后备急方》,称 《补阙肘后百一方》; 又以《神农本草经》所收药物365种为基础,增加魏晋以来所发现的有效药物365种,合730种,而成《神农本草经集注》 七卷,对本草学的发展有 一定影响。另有 《陶氏效验方》、《药总诀》、《真灵位业图》等,已佚。著 《帝代年历》,又尝造浑天仪。大同二年 (536) 去世,时年八十五。诏赠中散大夫,谥曰贞白先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