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霸陵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霸陵分类:【传统文化】 文帝刘恒的陵墓。他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节俭的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勿烦民”。其位置在今西安市东郊白鹿原东北隅,即灞桥区毛西乡杨家屹村,群众称其陵为凤凰嘴。 霸陵凭借山势,地面无封土。在白鹿原原头的断崖上凿洞为玄宫,以石砌筑,坚固异常。原霸陵上“稠种柏树”。《咸宁县志》云:“霸陵周围三百丈”,霸陵陵园辟有高大门阙。陵园附近还有寝庙一类建筑。其庙称为“孝文庙。” 位于西安东南的狄寨原上,是西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刘恒生于公元前202年,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为薄太后所生。先为代王,公元前180年继位称帝,在位23年,采取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措施,到汉景帝时,汉王朝逐渐走上强盛的道路。公元前157年,文帝去世。《史记?孝文帝本纪》载:“帝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就其水名以为陵号”,故称霸陵。由于文帝“因山为陵,不起复坟”,霸陵无封土可觅,陵的位置只能由合葬者和陪葬者的位置来确定。汉时,曾在霸陵修庙,供文武官员前来祭祀。到了唐代,这里林木茂盛,古树参天,为此,唐人高蟾诗曰:“明月霸陵新霁石,马头烟树缘相迎”。 位于市东南白鹿原,西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刘恒(前202―前157),刘邦第四子,薄姬所生。先为代王,公元前180年继帝位。在位23年,轻徭薄赋,励精图治,使汉王朝逐渐强盛,景帝因之,史称“文景之治”。《史记?孝文帝本纪》载:“帝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就其水名以为陵号”,故称霸(灞)陵。由于“因山为陵,不起复坟”,故霸陵无封土可觅,陵的位置只能由合葬者和陪葬者的位置来确定。汉时,曾建霸陵庙,供文武官员祭祀。至唐这里已林木茂盛,古树参天,当时诗人高蟾有“明月霸陵新霁后,马头烟树缘相迎”之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