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青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青节分类:【中国民俗】 秧苗长至三四寸时,要将秧苗拔出来栽插在大田里,称为“插秧”,又称“青节”。插秧时,人们敲锣打鼓,到田头焚香秉烛放鞭炮,表示感谢田神和报喜,推出一位最会插秧的能手下田扯第一把秧,称“开秧门”,然后其他的人才下田扯秧。 插田任务重的人家要请人来帮插,被请者进门来,第一句吉利话是:“恭喜主家今天栽米树。”主家则答:“有劳师傅高手。” 插秧时,插田能手腕缠红带,下田插第一行秧。缠红带是快手的标志,含挑战比赛之意,然后其他人才下田竞插,进行比赛。比赛内容是比速度、比匀直、比质量,胜者称“大刀手”,受人尊敬,吃饭坐上席。慢者被两边的人超过时,称为“坐轿子”,很不光彩。大刀手们为显示本领,常表演插“挨青过”,即两个大刀手同时从田的两端对面插过去,衔接时两人插的秧不偏不倚,不密不稀,正好接上,显示他们插秧距离之精确。 插秧完毕,还要放鞭炮或放响铳三声,谓之“关秧门”。炮声响过,不分男女长幼,都要抓些烂泥往人的身上、脸上糊,田主身上的泥被糊得越多越好,人们还可带着满身泥水到田主的床上打滚,谓之“泥封”,因与“年丰”谐音,被作为预示获得丰收的吉兆,田主只阻挡,决不生气。此俗现已渐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