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靖难之役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靖难之役

分类:【文化精萃】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把他的儿孙分封在全国各地。在诸王中,以北方诸王的势力最大,握有甲兵,设置官属,权重位尊,威胁皇权。朱元璋死,长孙朱允?继位,鉴于北方诸王势力太大,遂与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等计议,决定采取削藩。于是,首先颁布诸王不得节制文武官员的禁令,接着把5个实力较弱的藩王废为庶人,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以“清君侧”为名,号称“靖难”,在北平(今北京)举兵南下。建文帝朱允 多次遣将派兵前往征伐,为燕兵所败。建文4年(1402年)燕王攻占南京(今属江苏),建文帝“不知所终”。燕王大杀建文帝近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株连甚众。朱棣登上帝位,即明成祖,改元永乐,史称靖难之役。

明代燕王朱棣夺取帝位的战役。明太祖大封诸子,分据津要。北方诸王握有兵权,遂成尾大不掉之势。惠帝即位,与齐泰、黄子澄等计议削藩。先颁布法令限制诸王,接着废削周、齐、湘、代、岷5个势力较小的藩王。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以讨齐泰、黄子澄为由,在北平(今北京)举兵造反,号其师为“靖难”。惠帝多次遣将往伐,均为燕兵所败。燕王先后两次挥戈南下,于建文四年(1402)攻占南京,大杀惠帝近臣,惠帝亦“不知所终”。朱棣登基,即明成祖,改元永乐。史称“靖难之役”。

明初燕王朱棣抵制削藩、争夺皇位之战。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死,皇太孙朱允?即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朱元璋在位时曾大封朱姓诸王。建文帝为加强皇权,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当时朱元璋的次子秦王和三子晋王已死,削藩矛头主要指向四子燕王朱棣。建文元年 (1399)七月,朱棣援引 《祖训》,以“清君侧”诛讨齐泰、黄子澄为名,号称“靖难”,进军南京 朱棣起兵以后,建文帝以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兵13万伐燕,于滹沱河(今北京安平一带)大败而回。又命李景隆为大将军,收集耿炳文溃散士卒,并调各路军马50万,威逼北京。朱棣下令坚守,亲自率兵赴大宁,诱俘宁王朱权,收其精锐及鞑靼兵,势力大增。然后回师大败李景隆。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又会集各路明军60万,与朱棣大战于白沟河(属河北新城),亦败。以后,双方在山东和中原地区反复争夺,建文四年,朱棣攻下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一说自焚而死,一说落发出家,一说逃亡海外)。朱棣遂于南京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