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音学五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音学五书

分类:【文化精萃】

音韵学著作。明末清初顾炎武著。三十八卷。包括《音论》三卷,《诗本音》十卷,《易音》三卷,《唐韵正》二十卷,《古音表》二卷。内容主要是对古音及古音学中的重大问题,《诗经》、《易经》的用韵进行了研究和考定,提出了改正唐、宋用韵的误处,第一次离析《唐韵》将古韵分为十部的见解。为清代古音学奠定了基础。有明崇祯十六年(1643)刻本,1982年中华书局影印本。

研究《诗经》古音的一部重要的有开创性的著作,清代顾炎武撰,成书约在1643年。全书共分五部分:一、《音论》三卷,二、《诗本音》十卷,三、《易音》三卷,四、《唐韵正》二十卷,五、《古音表》二卷。《音论》综述韵学源流,论述了古音与古音学上的重大问题,是全书的总纲。其中最重要的四个观点是:一、“古人韵缓不烦改字”,是说古人用韵较宽,声音相近即可押韵,不必改变某些韵脚字的读音,如“燔”不必改读符沿反,“官”不必改读俱员反,“天”不必改读铁因反。二、‘古诗无叶音”,古人不知语音因时代不同而有变化,读《诗经》感到有些诗句韵不和谐,就以为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以求和谐,此谓叶音。明代音韵学家陈第主张“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毛诗古音考?自序》)顾炎武完全赞同陈第的观点,认为叶音正是古人的实际读音,而非临时任意改读。三、“古人四声一贯”,认为古人虽有四声之分,而可以并用。平上去三声,古多通贯,入声字也可与平上去押韵。《诗经》中入声与入声押韵的占十分之七,入声与平声押韵的占十分之三,虽有四声之分,而押韵可以不拘。四、“先儒两声各义之说不尽然”,不同意前人一字两读(声调不同)可表示不同意义的看法,如美恶的恶读去声,爱恶的恶读入声。顾氏认为先秦没有这种分别,爱恶的恶亦可读为入声,美恶的恶亦可读为去声。“乃知去入之别,不过发音轻重之间,而非有此疆界之分也。”《诗本音》详细考查《诗经》韵脚字的古音,并以其他经书为旁证。每诗全列经文,韵脚字与今韵相符的注出《广韵》韵部,不相符的注明古读某音,并统计出该字在《诗经》及其他经书中出现的次数。顾氏认为这是五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易音》专门考查《易经》韵脚字的古音。因为他认为《易经》许多地方无韵,故不列全文,只列他认为有韵的章节,韵脚字下注《广韵》韵部或古读某音。《唐韵正》是以古音来正《唐韵》之讹。顾氏研究古音有复古倾向,凡《唐韵》与古音不合的,他就认为《唐韵》错了,引经传之文加以纠正。实际上这部分应放在《诗本音》中,相当于《诗本音》的详细注解,所以单独成篇,是避免《诗本音》篇幅过冗。《古音表》是顾炎武古音研究的总结。他根据《诗经》用韵的实际情况,不受历代韵书的禁固,离析《唐韵》,并把入声韵与阴声韵相配,分古韵为十部,成为后代古音研究的基础。

《音学五书》从理论和实践上彻底否定了叶韵说,为古音的研究开拓了新途径。顾氏离析《唐韵》的做法,对后来的古音研究很有影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