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2.质量差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质量差价同一品种(类),由于生产、收获和加工等投入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差别,形成不同的质量差价。农产品质量差价主要有品种差价、品质差价、等级差价等形式,重要农产品由国家标准部门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制定国家规格标准,然后按此标准,制定质量差价。总的原则是按质论价,优质优价,劣质低价,分等定价;反对提级提价,压级压价,变相提价。如1957年,吉林省对粮食、食油统销牌价等级差价规定:粮食(面粉、大米、江米、小麦、油麦除外),豆油以中等品为标准,按上加10%,下减7%的等级差价递增递减计算。1961年粮食统销价格的等级差价:旱粳米分为标准一等,标准二等,标准三等三个等级,以“标二”为中等品,按中等品上加10%,下减7%的等级差价求算;晚粳米分为特一等、特二等、标准一等、标准二等、标准三等五个等级,以“标一”为中等品,按中等品上加15%,下减7%的等级差价求算,特制一等品在特制二等销价基础上加30%作价。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