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馒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馒头分类:【传统文化】 亦称“漫首”。我国传统面食之一。一种用面粉加水发酵蒸熟的食品。一种没有馅的称馒头,其形圆而隆起。另一种有馅的称包子。相传三国蜀时诸葛亮南征孟获,渡泸水时因邪神作崇,须用人首祀神,借阴兵助之。“武侯(即诸葛亮)不从,因杂用羊豕(猪)之肉,而包之以面,象人头以祀”。也作“曼首”,束哲《饼赋》中有“于时享宴,则曼头宜设”之句。 用面粉发酵蒸成圆形带馅食品。俗传诸葛亮南征孟获,渡泸水时,因邪神作祟,乃用面裹牛羊豕肉,像人头以祭,从此始有馒头。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28《东坡》2:“《上庠录》云:两学公厨,例于三八课试日设别馔,春秋炊饼,夏冷淘,冬馒头,而馒头尤有名”。又称馒首。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正月?元旦》:“汤点则鹅油方补,猪肉馒首,江米糕,黄黍?。”与现代馒头不同。现代馒头无馅,有馅则称“包子”。 古称“曼头”,是中国特有的主食之一,是用面粉发酵蒸制而成的。其形圆而突起。宋?高承撰《事物纪原》记载:“诸葛亮(181―234年)南征将渡泸水,土俗人首祭神,亮令杂用牛、羊、豕肉包之,以面像人头代之,……馒头名始此。”《七修类稿》曰:“本名蛮头,音转讹为馒头。”东晋人束?《饼赋》载有:“于是享宴,则曼头宜设。”由此看来,早在一千六百年前,馒头就已成为一种食品了。现在,因原料、配料和制作方法不一,出现了许多馒头品种。如开花馒头、肉丁馒头、莲花馒头、雪花馒头、绣球馒头、澄沙馒头等。 亦称“馒首” 。汉族民间传统家常食品。流行于我国产麦地区。用面粉加水发酵,揉成圆形,上部隆起,上笼蒸熟即可食用。北方各地亦称“蒸馍”、“馍馍”。起源较早,俗传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孟获,泸水作祟,诸葛亮用面皮包猪、羊肉做成人头状物,以祀。北方今称有馅的为 “包子” 。江浙一带不论有馅、无馅,统称馒头。包子在各地因制作方法和馅子不同,又有其他名称。如 “灌汤包子” 、“糖包子” 等等。 是最典型的面制主食,有发酵馒头、糨面馒头、馅馒头之分。发酵馒头的制作方法是:用酵(俗称“面肥”)发面,面发起后,兑碱使之不酸,然后切或揪成面剂(俗称“剂子”),揉成圆形上笼蒸熟即可。糨面馒头最具天津特色,其制作方法是:在上笼蒸以前,在面里糨进大量的干面粉、果仁酱,揉好后上笼蒸熟。这种馒头外观漂亮,吃起来很有“咬劲”。馅馒头是在馒头中包进白糖、红糖或枣泥、豆馅,上笼蒸熟,一般作早点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