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致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马致远分类:【传统文化】 元代杂剧作家、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称作元曲四大家。早年曾追求过功名,但未找到出路,约在大德年间,出行江浙行省务官。在杭州时与散曲作家卢挚(疏斋)唱和。晚年过着隐居生活。马致远一生从事杂剧创作,所作杂剧15种,今存7种。包括《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开坛阐教黄粱梦》、《江州司马青衫泪》、《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西华山陈抟高卧》。又存《刘阮误入桃源洞》第4折残曲,见《元人杂剧钩沉》。其中,《汉宫秋》、《岳阳楼》两剧至迟在元末即已传唱。《黄粱梦》一剧系于元成宗元贞年间,加入元贞书会,与李时中及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合撰而成。另据明代吕天成《曲品》及清代张大复《寒山堂南曲谱》等书记载,马著有南戏《牧羊记》,又与史敬德合编《萧淑贞祭坟重合姻缘记》(今佚,仅存残曲,今京剧《小上坟》所本),与史九敬先合编《风流李勉三负心记》(今佚,仅存残曲),二剧均见《宋元戏文辑佚》。其剧作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批判,但也流露出向往神仙道化思想。被称为“万花丛里马神仙”(明代贾仲名《凌波仙》吊词)。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剧作以《汉宫秋》最著名,也最有思想光彩。马致远也是元代著名散曲作家,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小令104支,套数17套。以《双调?夜行船?秋思》一套影响较大。其散曲在元代前期作家中成就很高,向为后世所推崇。 元戏曲作家,散曲家。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青年时期在大都,因仕途无望,遂创作杂剧,成为“梨园”中知名人物。贾仲明在《凌波仙》吊词中说:“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后曾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归隐。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六种,现存有《半夜雷轰荐福碑》、《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开坛阐教黄粱梦》、《马丹阳三度任风子》、《西华山陈搏高卧》等七种。另《刘阮误入桃源洞》存第四折残曲。代表作是《汉宫秋》。《汉宫秋》是现存最早的写王昭君故事的戏曲剧本。所塑造的王昭君与历史不同,突出其保持民族气节,未入境而自杀的结局,这在元初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有其现实意义。马致远杂剧向来以曲辞优美、文采斐然著称。散曲有辑本《东篱乐府》,收小令一百零四首,套数十七套。著名作品有《夜行船?秋思》和《天净沙?秋思》,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意境萧瑟悲凉。马氏极善描写景物,如[寿阳曲]《远浦归帆》。讽世之作也颇具特色,代表作[耍孩儿]《借马》人物心里刻画维妙维肖。曲词老健、流放、功力深。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太和正音谱》说马东篱之词,“有振鬣长鸣,万马皆?之意。义若神凤飞鸣于九霄,岂可与凡马共语哉。”其生平创作见钟嗣成《录鬼簿》。今存《东篱乐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