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常侍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高常侍集分类:【文化精萃】 别集名。唐高适作。原集20卷,已佚。今有《四库全书》所收影宋钞本,10卷。凡诗8卷,文2卷。以边塞诗著称。诗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歌颂战功,表现抵御侵犯,建立功勋的豪情壮志,亦有反映民生疾苦、讽时伤乱和表现个人的怀才不遇以及对权贵专擅、世态浅薄的感慨。诗笔雄健、风格浑朴“多胸臆语,兼有气骨”“以气质自高”。古诗喜用偶句,注重韵律,对后来歌行影响很大。又有影印明活字本8卷。别有明张逊业、许自昌等辑本,均为2卷;明杨一统辑《高适集》1卷。 诗文集,10卷,唐高适撰。高适出身贫困,接近人民,一生中三次出塞,故其诗多写边地战争和个人感慨,也有一部分反映人民的疾苦,而尤以边塞诗见长,在当时与另一位边塞诗人岑参并称。《高常侍集》以诗歌为主,传世本有不分体十卷本、分体十卷本、分体诗集本三个系统。有《四部丛刊》本,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过《高适集校证》。是集诗作中五七古、五七律、排律、绝句诗体皆备。其诗于音响浏亮、语言整饬之中,贯注着雄健奔放的气势、激昂慷慨的精神,表达了诗人的怀才不遇和对权贵专横的不满,颇受诗家推崇。《燕歌行》一诗堪称唐代边塞诗的杰作。它从慷慨应征、转战绝域写起,时而雄迈高亢,时而忧郁感伤,各种不同的复杂矛盾,错综交织,汇成悲壮苍凉的情调;而结束处,突出广大士兵保卫边疆、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讽刺边地将领不得其人,是为全诗宗旨。由此可窥知边塞诗的基本面貌。殷?说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王世贞评高、岑之诗,认为二人不易分优劣,惟论风骨,则岑参不如高适之遒上。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