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鱼皮衣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鱼皮衣分类:【传统文化】 我国东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服饰。赫哲族称之为“乌提口”,衣长过膝,腰部稍窄,下身肥大,袖宽而短,有领窝而无立领。领边、袖口、衣边均绣花纹或缝缀各色花边;有的还缝以贝壳、铜钱、铜铃作为饰品。整体形状稍呈倒置的扇面形。满族民间穿鱼皮衣者也较多。此俗源于满族先祖金代女真人,一般以大马哈鱼皮缝制而成,穿时若有日光照之,璀璨耀眼。 赫哲语称“乌提库”。赫哲族的传统服饰。多用胖头、赶条、草根、鲩鱼、鲟、大玛哈、鲤鱼等鱼皮制成,长衣居多,多为妇女穿用。式样如同旗袍,袖子短肥,腰身窄瘦,身长过膝,下身肥大。领边、衣边、袖口、前后襟等处都绣有云纹或用染色的鹿皮剪贴成云纹或动物图案,风格淳朴浑厚。早些年下摆处往往还要缝缀上海贝壳、铜铃和缨络珠疏绣穗之类的装饰品,更加别致美观。不仅面料为鱼皮,缝衣服的线也是鱼皮的。鱼皮线是将胖头鱼皮(因其皮薄,做出的线细)的鳞刮掉熟好,涂抹上具有油性的狗鱼肝,使之保持柔软不干燥,然后将其叠好压平,切成细丝即可,使用时再勒一勒,就更细而柔滑流利了。鱼皮衣具有轻便、保暖、耐磨、防水、抗湿、易染色等特性,特别是在严寒的冬季不硬化、不会蒙上冰。解放以后,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进步和各种现代服装面料的输入,这种服饰已越来越少见了。 赫哲族民间传统服装。《皇清职贡图》载:赫哲人“衣服多用鱼皮,而沿以色布,边缀铜铃与铠甲相似。”通常是取鲍鱼和大马哈鱼的皮晒干,放在凹木床用木槌捣软,用胖头鱼皮丝或鹿筋线、狍筋线缝缀成衣。妇女的鱼皮上衣,赫哲语称“索布古特勒格勒”,袖子肥而短,只有领窝,没有高起的立领,衣襟、袖口均绣美丽图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