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鲁国故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鲁国故城分类:【地域文化】 位于曲阜市区。今市区位于故城西南隅。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于鲁。周公留佐武王,以长子伯禽就国,建都曲阜。至鲁顷公二十三年(公元前249年)楚灭鲁止,其间共八百七十三年,三十四代鲁公,国都均建于此,是周王朝各诸侯国中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之一。前、后汉三百余年,继续作鲁王的都城。由西周至汉代共经过八次大的整修,使鲁国故城成为南北宽5华里,东西长7华里,周围城垣23.7华里,总面积约1.5万亩,合39.5平方华里这样宏大的规模。鲁故城建于洙、沂之间,洙水绕城西、北两面,小沂河流经城南,城廓为扁方形。现城东南、东北、西北断垣犹耸立地表。文物考古工作者曾对故城进行勘探发掘,初步查明有城门十一座(东西北三面各三座,南面两座),街道十三条(东西七条,南北六条,最宽15米,一般10米)。鲁故城的中部偏北为鲁国宫室的建筑区,前后左右有宫殿建筑遗址,为周代鲁国君王居住的宫城。城前有主干大道通向南门,门外三里有祭坛,宫城、南门、祭坛构成了鲁城的一条中轴线,是我国城市建筑史上出现最早的一条中轴线。城东有宗庙,西有社稷坛,后为市肆,与《周礼?考工记》“左坛右社,面朝后市”相符。到了汉代,灵光殿就建筑在宫城旧址上。现在的遗址上只存唐宋时所建的周公庙。除宫殿区之外,还有商业区及其它官僚机构的住区。城北有冶铜、炼铁遗址;城西有烧陶、制骨作坊和墓区多处,出土大批珍贵文物;城东除炼铁遗址和骨器作坊,还有练兵场和军营。居民集中在东、西、北三处城角内。春秋末年,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此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传为千古美谈;孔子晚年删诗书,修《春秋》,整理典籍,使曲阜成为文化荟萃之区,儒家学派的发源地,后世称鲁国为“孔孟之乡,礼义之邦”。楚灭鲁,改曲阜为鲁县,汉代县治仍沿用鲁故城。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封其子刘余为鲁王,都鲁县。刘余好治宫室,建有灵光殿。汉代王延寿称其“连阁承宫,驰道周环。阳榭外望,高楼飞观……周行数里,仰不见日”,足见豪华之至。鲁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故城内外名胜古迹原有三百余处,现保存较好的尚有五十余处。1961年,鲁故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外著名的游览胜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