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麻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麻姑分类:【传统文化】 旧时民间普遍信仰的道教女神。卖唱、巫医业的从业者所崇拜的行业神祗。其为何时何人,民间众说纷纭。晋代葛洪《神仙传》云;其为汉桓帝时,仙人王方平之妹,年方十八、九岁,为女巫,能掷米成丹。曾于牟州东南姑余山(今江西南城县)修遭。或说为十六国后赵麻秋之女,或说黎姓,为唐放出之宫人。或说为丹阳女巫,其生时有道术,能著履行水上,后负道法,为夫所杀。后人奉之为神。麻姑自言曾见东海三易为桑田,蓬莱水浅于旧时一半,担心将来变为平地。又相传三月三王母娘娘圣诞,蟠桃宴会上,麻姑献上在绛珠河畔酿制的灵芝酒,为王母娘娘祝寿。因此,麻姑遂为吉祥长寿、青春永驻的象征。也成为民间普遍信奉的女寿仙。旧时,有逢妇女祝寿时,必赠麻姑捧蟠桃的画像,作为寿礼,以示吉利。清以来,麻姑传说已成为丹青手下绝妙的绘画题材,清代熊任的《麻姑献寿图》、《麻姑掷米图》已成为传世佳作。根据其传说改编的戏曲,也时常在宫廷及达官贵人的寿堂上演出。相传麻姑长得十分美丽动人,民间视其为青春美丽的化身,从事卖唱的年轻女子,皆希望能象麻姑一样美丽动人,青春永驻。因此,奉麻姑为祖师。巫医也奉麻姑为祖师,尊为“圣母”,加以供奉。 传说中的仙女。其事迹,始见于《神仙传》。《神仙传?王远》载,仙人王远,字方平,一日降于信道之士蔡经家,并邀麻姑至,麻姑“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作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自己已见东海三为桑田,不久前来蓬莱,又觉得水浅了许多。在蔡经家,她还当众施仙术,撒米为珍珠。美中不足的是“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因突发奇念,想得麻姑爪搔痒,因这非分之想,他便挨了王远一顿神鞭。《续文献通考》云:“麻姑,王方平妹,桓帝时修道于牟州东南姑余山。”麻姑之为女仙,非只一人,五胡十六国时的后赵还有一位, 《续文献通考》载,她是石勒时麻秋女,其父勇悍,人畏之,曾督民筑城,鸡鸣方息。麻姑同情筑城之民,假作鸡呜,其父知之,“欲挞之,女惧而逃入石洞,修道,后于城北石桥飞升,追者不及。”《登州府志》亦载,“麻姑,后赵麻秋女,或云建昌人,修道于牟州东南姑余山,后飞升。政和中封真人。”后世以麻姑喻长寿,又编造出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旧时祝女寿多赠麻女像,称“麻姑献寿”,可见这位女仙在民俗中的影响。 麻姑是个仙女: 她以一根竹杖背着篮子,与她在一起的还有个拿着桃子的儿童。据说她有着不同寻常的长指甲,以此来搔背。她的头发有时梳得如同面包状,有时又垂到腰间。她也被描述为西王母的同伴。关于她有许多故事流传。据说麻姑生活于汉恒帝 (公元147―168年) 时。在一次宴会上,东道主的背发痒,他着魔似地想着:要是以麻姑的长指甲来搔痒,那该多么舒服啊!由于这种非份之想,一条看不见的鞭子将他狠狠抽打了一顿。“象麻姑指甲搔痒一样”的俗语,就出自这个故事。甚至在唐代大诗人李太白的诗中,也引用了这一典故。 麻姑与仙桃 中国许多地方有麻姑庙,有些山和山洞也以麻姑命名。无论她到哪儿,都作为一个吉祥女神而受到欢迎。画着她与仙桃、花篮或灵芝在一起的画,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她的长指甲似乎带来了一种概念,以至今天的擦背工还使用长指甲,这些长指甲通常是木头做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