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肠题凑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黄肠题凑

分类:【传统文化】

简称题凑。古代天子、诸侯等享用的葬制之一。由厚木累积而成的椁室或椁室外构建。《汉书?霍光传》注:“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题凑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礼记?丧大记》郑玄注:“天子之殡,居棺以龙?(chūn春,灵车),木题凑象椁。”1986年发掘的秦公一号大墓(在今陕西凤翔县),距今2600年左右,系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黄肠题凑墓,椁木为一色松木,横列,两端伸出榫头状木心,如凸出蜂巢状。汉代墓葬题凑或垒于外椁四周。长沙象鼻嘴一号汉墓题凑用木908根,整体平面呈凸字形,高度低于椁室,犹如椁室外侧框壁。北京大葆台西汉一号墓,题凑以15000多根长90厘米,宽、厚各10厘米(亦有20厘米者)的柏木堆垒,平面呈长方框形,外径长18米、宽10.8米、高约3米,壁厚90厘米,前、后壁顺向纵铺,左右壁横铺,内侧仅见柏木横截面,高于椁室。题凑内部空间分为前室、后室、内回廊,重椁套棺置后室中部。亦有以石材为题凑者,如定县北庄汉墓(墓主为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及王后),在砖室外侧以石块单道叠砌,形成围绕墓室的石壁,四边各长20米,高8米,厚1米左右。东汉中期后,大型多室砖墓盛行,题凑之制实际上归于消弭。

古代宫廷勋贵所用的一种特殊葬制。盛行于周至东汉王朝时期。三国时人苏林在注释《汉书?霍光传》 中解释道: “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 木头皆向内,故曰题凑。” 意思是 “黄肠”是指墓葬的材料和颜色,“题凑”是指墓葬的形式和结构。“黄肠题凑”是西汉中期才出现的名称,而在此以前,则仅称 “题凑”。从考古发现上看,黄肠题凑墓也主要发现在这一时期。在长沙湘江西岸咸家湖畔发掘的象鼻嘴1号墓和陡壁山1号墓为了解 “黄肠题凑” 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这两座墓都是带斜坡墓道的岩坑竖穴墓,研究者认为可能分属于西汉某位长沙王和他的妻室。象鼻嘴1号墓坑口长20米,宽18米,坑深7. 9米,底部置木结构的甬道、题凑、前室、后室、两层回廓以及两重木椁和三重套棺。题凑由93根柏木垒成,围在外椁四周,并略低于外椁,平面呈凸字形,前、后壁宽13. 2米,两侧壁长14. 4米。题凑木宽25米,厚0. 3米,长度约在1. 5至1. 7米左右。题凑内的外椁空间分前室、内椁与回廓三部分,内椁里设后室,中央置放三重套棺,左右和后方三面有内回廓,分为七室,外椁回廓也分12室,各小室分别陈置陶器、漆器、丝织物、冥钱等随葬品。从这座墓可以看出,题凑起到了墓室的作用,内有 “明堂”、“后寝”、“便房” 和 “外藏椁”等多处空间。西汉黄肠题凑墓是中国传统的木椁墓的继续和发展,前堂、后室、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外藏椁以及多重棺椁、积石积炭等复杂结构标志着木构墓室制的完全成熟。它的使用者主要是宫廷贵族。西汉以后,随着砖石墓和石室墓的兴起,大量耗费木材的黄肠题凑木结构的葬制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