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齐鲁画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齐鲁画家分类:【地域文化】 从齐鲁汉画像石看,这些表现了人对物质世界和自然对象征服主题的琳琅满目五色斑斓的艺术,确实标志着汉代齐鲁绘画和雕刻的难以企及的水平。但是,这些画家和雕刻家并没能在历史上留下他们的名字,这些艺术只能作为汉代齐鲁人民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为后人所瞻仰。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爆发以及群雄割据的连年战争,东汉皇族、世家、地主势力受到摧毁的打击,汉画像石这一特定时代的艺术便伴随着治墓之风的颓衰而败落了。然而,中国绘画在发展。魏晋时期,中国绘画以人物画最盛,笔墨技法讲究“六法”(谢赫),讲究“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第一次把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在理论上明确建立起来,总结了中国造型艺术的线的功能和传统。南北朝时期,佛教的输入和统治阶级对佛道两教的崇奉,一方面是举国上下寺庙道观的兴建,促进了寺庙道观文化――建筑、雕刻技术的空前繁荣;另一方面,中国绘画也在吸收佛教艺术的同时,增添了艺术的活力,出现了许多以善画“梵像”著称的画家,使中国人物画的艺术更趋于成熟。这一时期,曹国(今山东定陶县西北)的曹仲达便是北齐著名的人物画大家。 曹仲达在北齐官至朝散大夫,以善画“梵像”著称。彦?说,仲达以袁(倩)为师,成就却超越袁。相传其画佛之妙,颇有灵感,亦善画人物故事。宋郭若虚在其“论曹吴体法”中把曹仲达与吴道子并提,说:“曹之笔,其体稠迭,而衣服紧窄”,而“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素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唐张彦远道:“北齐曹仲达,梁朝张僧繇,唐道玄周?,各有损益。圣贤泌?,有动是人,璎珞天衣,创意各异,至今刻画之家列其模范:曰曹、曰张、曰吴、曰周,斯万古不易矣。”他的绘画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有《庐思道像》、《斛律明月像》、《慕客绍宗缘》、《弋猎图》等传于世,上都永业寺有其画迹。 隋代的画家,著名者是顾(恺之)、陆(探徵)、张(僧繇)、展(子虔)四大家,其中的展子虔是渤海(今山东阳信)人。 展子虔(约531―约618),历经北齐、北周、隋三朝,官隋朝散大夫帐内都督。他擅长画人物、车马、楼阁。他的人物画,充分发挥勾线的传统特点,描法细致,然后用色晕开,对人物面部表情性格及其精神状态的刻画,神采如生,真切动人。画马,立者有走动之势,卧者有起跃之状。画楼阁,绘江山树石,有咫尺千里、触景留情之妙。他曾在洛阳、长安的光明寺、灵宝寺、云华寺、江都(今扬州)东安寺,镇江甘露寺及四川等地作过壁画,足迹遍及黄河上下,大江南北。他的所有画作,吸收南北朝绘画传统的精华,传神造境,被称为唐画之祖,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主要画品有《法华经变》、《授塔天王阁维摩像》、《北齐后主幸晋阳图》、《朱买臣复水图》、《长安车马人物图》、《弋猎图》、《披鹰图》、《十马图》、《游春图》。特别是他的《游春图》,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古代精品。这幅画乃绢本设色、无款。高43厘米,长80.5厘米。画面以青绿山水为主体,生动地描绘了许多人物游春的情景,巧妙地表现出阳光和煦的春天。山间白云浮动,湖面微风轻拂,再辅以水上游船,岸边骑乘和红男绿女,更显的春意方浓,别有意境。在技法上,展子虔创造性地运用了青绿勾填和画枝干与人物直接用粉点染等方法。从而改变了过去人物画衬景中常见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稚拙状态,具有“咫尺千里”之势,标志着山水画已开始成为独立的画科。《游春图》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奠定了山水画的基础,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绪。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经说过“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东坡题跋》),由此可见唐代绘画所达到的新的高度。至于吴道子的画,真迹不传,但从“吴带当风”的著名评论,以及东坡称吴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来看,吴道子在绘画上的革新创造,奠定了他在绘画史上的正统地位,对后世影响甚大。那么,曲阜孔庙圣迹殿中传为吴道子所绘的《鲁司寇像》刻石就是弥足珍贵的了。这方刻石高1.73米,宽0.73米,像为半身,亦有长髯,面目方正,耳长鼻阔,面目凝重。孔子头戴司寇冠,冠上如四花瓣外分,下饰花卉,中有一簪横穿于束发之上。另外,孔府内还藏有后人摹吴道子的绢画《孔子为鲁司寇像》。 宋代是我国山水画艺术的高峰期,生居齐鲁的张择端、李成、李永、李雄、李昭?、王曾、王端、王训成等大批画家为这个艺术高峰的成就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张择端、李成的艺术成就,不仅震响当代,而且辉映千古。 张择端,字正道,一作文友,东武(今诸城)人。他幼年好学,游学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自成一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张择端画品很多,今传《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的神品。这幅画是一水墨淡彩绢本,高24.8公分,长528.7公分,描写北宋年代(960―1127)东京汴梁城的人情世态、展示了当时的经济面貌、城乡交流和民情风俗。画的结构分为三段:首段是京郊的农村风光;中段是以拱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的运输和贸易的忙碌景象;后段是城门内外街市的繁华景象。画卷中共画人物550个、50多头牲畜,20多艘船只,各种样式的房子30余栋,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风俗画,也是一幅高度现实主义的上乘之作。今天,它被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世界驰名的美术珍品。 李成(919―约967),字咸熙,营丘(今临淄人)。根据文献记载,北宋山水以李成、关同、范宽三家为代表:“画山水惟营丘李成、长安关同、华原范宽,……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前古”(《图画见闻志》)。三家之中,又以李成最享盛名:“凡称山水者,必以(李)成为古今第一”(《宣和画谱》),“李成……古今一人”(《渑池燕谈》)。李成的画以旷远为特征:“夫气象萧?、烟林清旷,……营丘之制也”(《图画见闻录》)。李成喜遨游山川,以名士独善其身自傲,五代时即有名。当时豪门以书招,他都拒不应招。他常画雪景寒林,多为北方景色;勾勒不多,形极层迭;皴擦甚少,骨干自坚。虽师法五代荆浩山水泽薮,却得平远险易之境。李成的另一重要特点是“惜墨如金”,说明他对墨的理解和重视。他的画在当时影响很大,称“不古不今,自成一家”的王诜,以“峰峦峭拔,林木劲硬”出名的许道宁,郭熙、翟院深、李宗成、宋迪等著名画家,均师法于李成。但其作品流传极少,据米芾《画史》说:“李成真见两本,伪见三百本”,说明当时假冒作品之多。今仅存《寒林平野图》(轴)可窥其画艺之一斑。这幅画乃绢本,纵137.8厘米,横69.2厘米,水墨画。画中寒木萧疏,古干交柯,山水平远,烟霭空?,毫锋颖脱,墨法精微,以旷远、清润和灵秀多姿著称。此帧曾入北宋内府,左上方有宋徽宗书“李成寒林平野”6字,前有“御书”玉玺。至元代复经柯九思鉴藏。此图万渠宝芨初编著录,今载《故宫书画录》卷五。 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梁楷是山东东平人。他个性豪放不羁,嗜酒自乐,号称“梁风(疯)子”。宁宗嘉泰年间(1201―1204)任画院待诏,后因厌恶画院规矩的羁绊,将钦赐金带悬壁离职而去。梁楷善画人物、佛道、鬼神。初师贾师古,有“描写飘逸,青过于蓝”之评。尤善白描和泼墨法,所画衣纹以粗笔撇捺,两头稍粗重而中间较轻细,转折劲利,被称“折芦描”。刻画形象,概括简炼,奇特有神,笔简意赅,世称“减笔”,在当时画坛独树一帜。后人许云“画法始从梁楷变,观图犹喜墨如新。古来人物为马品,满眼烟云笔底春。”梁楷的画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作品流传日本很多,对日本人物、花鸟画有过较大影响。其存世作品有《泼墨仙人图》、《李白行吟图》、《公祖图》、《渊明图》等。《泼墨仙人图》为其代表作。这幅画放弃历来以线条描绘的主要方法,用粗阔的笔势,通体淋漓的水墨,表现出所绘对象的丰富变化形态,不多几笔就画出了衣服折迭的飞动形态,仅在人物眉目间略用细笔勾勒一下,便神态毕现、栩栩如生。其手法奇特,奔放而有法度,阔略有神,有力地揭示出仙人烂醉如泥,醉眼朦胧的特征,又真切地传达出画家梁楷本人纵酒狂放的鲜明个性。梁楷这幅减笔妙品,今载台北故宫书画录卷六。 与宋代绘画相比,中国元代绘画强调文学趣味、笔墨趣味、书法趣味,强调画者主观的意兴心绪的表现。正如元代名画家名书法家赵孟钏档模骸安蝗绶砂啄救玺Γ?粗窕褂Π朔ㄍǎ?粢灿腥四芑岽耍?胫?榛?纠赐?薄R虼耍????彝??腔?摇⑹榧壹媸?耍?簧砣?巍T??残纬闪嘶?咸庾肿魇??允?睦粗苯优浜匣?娴亩烙刑厣?U庖皇逼谀芴逑衷??厣?钠肼郴?乙?阏悦项和王蒙。 赵孟瞑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赵孟钭杂状匣酃?耍?潦楣?砍伤校?呕?嵋纾?侨莩鲋冢??那逶叮?榛???K??宋铩⑸剿?⒅袷?⑷寺怼⒒?竦龋?员誓?踩螅?孕慵?ぃ?苑砂追????允榉ū实餍粗瘢?锏搅恕坝?骷词鳎???词?钡某潭取K?幕?缂裙ふ?趾婪牛?ぴ炱湮??钇涮烊ぃ??炊苑缧幸丫玫哪纤位?禾迮桑?髡拧白骰?笥泄乓猓?粑薰乓猓?涔の抟妗钡穆鄣悖?诩坛形宕?⒈彼喂娓穹ǘ鹊幕?∩希??幕?兄卮蠓⒄梗??戳嗽???纭K?氖榉ǎ?坛薪?埔岳吹拇?常?┎芍诩抑?ぃ?ǘ妊辖鳎?痔逍憷觯?史ㄔ踩罅鞒??哂卸捞氐姆绺瘛H嗣前阉?胩蒲照媲洹⒘??ā⑴费粞?炔⒘校?鹞?耙欠锍逑觯?樵婆跞铡保?白?ⅣΑ⒎帧⒘ァ⒄妗⑿小⒉菔椋?薏还诰?沤瘢?煲允槊?煜隆保?顺啤罢蕴濉薄</p> 孟钤谠??酥梁擦盅?砍兄迹?俾淮蠓颍?馕汗???溱治拿簟9??292年1月,他来山东济南做官,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居官为家。在任职期间,他清廉公正,执法严明,因此,“讼者稀少”,“经月无系囚”,社会为之安宁。同时他与济南山川风物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写下了不少歌颂济南山水的诗文。他的趵突泉诗,清远和婉,深为后人称许: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 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时乐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心孤。 其“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现为济南趵突泉边大殿的楹联,为后人所激赏不已。 公元1295年,赵孟畲枪俟槔铮??搅俗婕?媚系暮糜眩???嗜酥苊堋(字公谨,号草窗)周密很怀念北方的故乡,赵孟钗?科渌枷缰?椋?突?朔?度祷?锷?肌吩??U悦项在画的题记中写道:“公谨父齐人也。余通守齐州,罢官未归,为公谨说齐之山川,独华不注(即华山)最知名,见于《左氏》。而其状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作是图。其东则鹊山也。名之曰《鹊华秋色》云。”此画以济南的华山、鹊山为主体,华山如出水芙蓉,含苞待放;鹊山象灵鹊展翅,蹁跹天际。两山之间,渔林茅舍,小舟往返,宛如一幅江南水乡图画。这幅画相当逼真艺术地表现了济南山光水色的特色,是古代描绘济南风景的最成功的杰作,几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珍爱。除了《鹊华秋色图》这幅得意之作,赵孟流传下来的作品甚多,如《水村图》、《重江叠嶂图》、《洞庭东山图》等,都是中国古代的艺术瑰宝。 赵孟畹耐馍?趺扫?―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是元代绘画四大家之一。明洪武初,曾任泰安知州。王蒙敏于文,强记博学,能诗文,自成风格。工书法,尤擅山水。他早年受外祖父赵孟的影响较大,又博览唐宋名家,而以董源、巨然为宗,故其画纵逸多姿,又自成一家。他曾深山隐居30年。因此,40岁以后作品,均以“万壑在胸”为基础。在泰安任官期间,曾多次游赏泰山附近名胜,常常面对泰山作画写景。他的山水画是一种密体,既郁然深秀,又得苍茫之致。王蒙生平作画不用绢素,惟于纸上写之,其得意之笔,常用数家皴法,别创一格,为后来的“新安画派”所特别重视。他的传世作品有《层峦萧寺图》、《具区林屋图》、《绝壑飞流图》、《山桥清望图》、《花溪渔隐图》、《谷口春耕图》、《秋山草堂图》等。 伴随着明清浪漫文艺思潮的演进,明清绘画把元代绘画讲求笔情墨趣、表现画家主体情感的特征发展到极致,简炼的构图,突兀的造型,奇特的画面,刚健的笔法,构成了这一历史时期主要画派画品的独特风貌。最能体现这种绘画风格的代表画家,在明代是仇英、沈周、文征明、唐寅和徐谓,在清代是朱耷、石涛和“扬州八怪”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 、郑燮、李方膺、罗聘。而“扬州八怪”中的郑燮、李 都曾在齐鲁为官任职。至今,齐鲁大地不仅盛传有关他们政绩、品格的佳话,而且也留下了他们的艺术珍品。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幼年丧母,家境贫穷,随其父学。后在扬州以卖画为生,经友人助得以读书,并应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49岁始,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整整12年。在任期间,郑燮鞭笞奸吏,勤政于民,百姓称之为亲民之官。乾隆十一年,潍县饥荒,他开仓赈济,以工代账,损抑豪富利益,救活无数饥民,终因助民胜诉和为灾民请赈而犯上,公元1753年被贪官污吏弹劾罢官,仍回扬州卖画为生。郑燮号称“诗、书、画”三绝,三绝之中又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他工诗词,诗词创作不屑作熟语;善书法,书法融汇隶、篆、行、楷,独创一格,自称“六分半书”,纵横错落,飘洒有致;擅绘画,长于花卉木石,尤妙兰竹。他取法于石涛,又得徐文长、高其佩等人笔意,运用书法中草书之中竖长撇画法,其下笔多不乱,少不疏,秀逸绝伦。他主张学古人,应“学一半,撇一半”,“师其意不在迹象间”。创作方法提出著名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三段论,要求画能通神,表现主体的个性。一当提笔,便胸中勃勃,随手写去,神理俱足,意趣淳美。几竿翠竹,其枝干粗细相间,竹叶疏密成致,笔情纵逸,但又苍劲严整,颇得萧爽之趣。郑燮的画,以及他的思想情趣、艺术手法、艺术思想对后世有着广泛的极积影响。他在山东期间留下的家书、诗文、书法、画幅、题词、碑铭、自叙等大批作品,无疑是对齐鲁文化的重要贡献。 有清一代,齐鲁籍的画家有百家之多,其中,左手书画篆刻家高凤翰最为著名。 高凤翰(1683―1748),字西园,号南村,晚年号南阜老人,山东胶州市人。他自幼随父读书,9岁能习画作诗,15岁时博览群书,便奠定了以后博学多才的基础。公元1702年,高凤翰第一次赴济南应乡试。此后曾七次到过济南,与张榆林、朱河园等众多名士相交,“载酒溯月,薄暮放舟”,书画在济南广为流传。雍正五年(1727年),高凤翰以诸生举贤良,得任安徽歙县县丞、绩溪县令等职,后官至泰州巡监分司。为官期间他常作“墨荷图”,寓意荷莲之出于污泥而不染,以此激励自己。去官后曾流寓江苏扬州一带,以卖画为生,与当时扬州画派的郑燮、金冬心、李方膺等人结成至交,切磋文心画艺,与“扬州八怪”一起以新颖独特的画风与当时因袭守旧之风相颉颃。35岁时,高凤翰右臂因病致残,改以左手作画,更号“尚左生”自称“丁巳残人”,以激励自己,终于使他的左手书画获得成功,被誉为清代最著名的左手书画家。 高凤翰擅画山水花卉,山水纵逸不拘于法,纯以气胜,兼北宋之雄浑,元人之静逸,属于创新一格。他画花卉、木石,多以淡墨润干,浓墨点苔,奇逸而得兴趣,完全摆脱了画院体派的成法绳墨。他的书法工力甚深,草书圆劲,隶书有汉碑雄厚阔大之风格。改用左手作书画后,他毅力惊人,笔力拙中得势,苍劲有力,奇趣横生,为世所推重。高凤翰多才多艺,除书画双绝外,能诗文,精篆刻,善收藏。他的篆刻苍古朴茂,取法于秦汉,据说郑板桥所用印章,多出于他的手;生平爱砚成癖,藏砚多至1000余方,皆自铭,大半手琢。他的著作有《南阜诗钞》、《南阜山人全集》、《砚石》等。后者是研究我国制砚工艺史的珍贵资料。其传世画品有《牡丹竹石图》轴、《松树轴》、《自画像》轴、《梅花》册等。他的《牡丹图》(轴)画中牡丹枝干遒劲,花叶茂盛,通幅笔酣墨饱,生动超逸,画上题句云:“幽香?露醒还睡,艳魄笼烟淡转晴。绝似西池初罢筵,玉栏倦倚许飞琼”,寄托了高凤翰对友人李矧臣的至诚深情。从这幅画、题,也可以欣赏到高凤翰这位多才多艺的左手书画家高超的诗、书、画、刻的艺术。 济宁焦秉贞(1662―1722)是清代一位颇有声望的宫廷画家。他官“钦天监五官正”,擅画人物,亦工山水、楼宇、花卉。张庾《国朝画征录》谓其:“工人物,其位置之自近及远,由大及小,不爽毫毛,盖西洋法也。”其画阴阳分明,有立体感,人物、背景,颇具空间深远之感,并结合传统线描,中西合一,创出一种新画风。他的这种技法上的尝试与创新,曾在当时宫廷中风行一时,但也颇受士大夫卑视,不为文人雅士所赏。其作品有《耕织图》、《山水楼阁册》、《池上篇图》、《仕女册》等。《耕织图》为传世之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