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personnel management
农业企业对其成员进行培养、选拔、使用、考核、奖惩等各项工作的总称。通常是指对企业全体成员的管理。在中国,人事管理习惯上仅指对企业干部的管理;对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的管理,称为“劳动管理”;两者合称“劳动人事管理”。人事管理的重点是培养、选拔和合理使用人才,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它的地位日趋重要。通过人事管理,发挥人的因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积极作用,达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巩固生产关系的目的。人事管理的任务是受国家的性质和它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制约的。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事管理的任务是贯彻党的组织路线,确保党的政治路线的实现;围绕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发现和任用优秀人才,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农业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❶定员、录用与人才开发。定员指企业配备各类人员的标准。农业企业按照经营方向、生产规模、管理机构、劳动效率等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各类人员配备的标准。人员录用是按照定员标准招收或聘用人员,以满足各个工作岗位的需要。农业企业通常根据编制定员、人员结构和工作的性质来规定各类人员录用的数量和质量。人才开发即智力开发,是采用一整套措施搞好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农业企业开发新产品、革新技术、增强决策能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都有赖于人才。人才开发是办好企业的一项重大的战略措施。
❷劳动报酬与福利。农业企业多数属于集体所有制企业,需要合理地确定劳动报酬基金,建立劳动报酬、奖励、职级晋升等制度。福利是为维护职工身心健康及其家庭生活安定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农业企业做好职工的劳动保护、医疗卫生以及食堂、住房、交通等工作,照顾退休职工安排好生活和休养。
❸职工教育。具有在职教育、业余教育、成人教育、直接为生产经济建设服务等特点,本着当前与长远、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和定向培训的教育方式。中国职工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生产技能和管理知识教育等。根据全员培训的要求,企业按照不同工种的需要和职工的意愿,可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如企业自办、同行业联合举办、委托代培等;按脱产的程度不同,有业余、半脱产、全脱产等; 按培训时间的长短,有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等形式。
为了加强人事管理工作,大、中型企业一般都设置专职的人事管理部门, 小型企业一般设置专职的人事管理人员。人事干部选拔的原则应该是德才兼备, 办事公道, 熟悉人事管理业务,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人事政策。
人事管理
对人、事、人与事之间相互关系的管理,是指按照客观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团体中工作人员的任用、培训、考核、奖惩、工资、保险福利、退休、退职等项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监督的活动。人事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调整好各方面的人事关系,使人、事、人与事各主体间的相互关系达到最佳状态。在我国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管理人员的管理称人事管理,对企业中工人的管理称为劳动管理。人事管理不仅是为国家组织、培养、选拔、使用好各类人才,确保统治阶级政治使命的完成,而且要提高人的素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合理配置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在人事管理的过程中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❶德才兼备原则,它要求同时具有优秀思想品质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就是干部人事管理中德才兼备原则的具体体现。
❷注重实绩原则,把实际工作成绩作为选拔、任用、奖惩、增资、职务升降的主要依据。
❸民主公正原则。
❹量才适用原则。要求根据每个人政治、业务、心理素质,把他们安置在合适的岗位上,做到人事相宜。
❺激励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