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人口目标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人口目标

国家预期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要达到的人口发展规模。是根据其社会经济、政治、人口现状以及人口预测确定的,并通过国家采取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措施以保证实现。根据一国推行控制生育还是鼓励生育,分为人口控制目标和人口发展目标。根据一国预期达到人口目标的时期的长短,划分为远期入口目标和近期人口目标。中国人口目标定为:在20世纪末人口总数控制在12亿左右。

人口目标

怎样解决我国10多亿人的贫困和发展问题,在时间安排上,邓小平设计了分三步走的方案。第一步到1980年解决温饱问题,这一目标已经达到; 第二步到2000年,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赶上和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在这三步走的方案中,他是以人均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为标准的,也是以人民和国家富裕为核心的。他说: “从一九八一年开始到本世纪末,花二十年的时间,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就是年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八百至一千美元。在这个基础上,再花五十年的时间,再翻两番,达到人均四千美元。那意味着什么? 就是说,到下一个世纪中叶,我们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4页)因此,邓小平认为要实现三步走的目标,除了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外,还必须把人口增长率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他一再提醒我们,在这三步走的方案中 “一定要把人口增长因素计算在内”。他考虑 “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八百至一千美元,看来一千美元是有希望的。世界上一百几十个国家,那时我们恐怕还是在五十名以下吧,但是我们国家的力量就不同了。那时人口是十二亿至十二亿五千万,国民生产总值就是一万至一万二千亿美元了。”“那时候我们叫小康社会,是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小康社会。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个基础,再过五十年,再翻两番,达到人均四千美元的水平,在世界上虽然还是在几十名以下,但是中国是个中等发达的国家了。那时,十五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就是六万亿美元”,(《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5—216页)从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处处是以人口为大局来精心设计和思考的。除了对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进行了具体设想外,他还十分明确具体地对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目标作了较长时期内的定量化构想。这就是到21世纪末,我国的人口总量要控制在12亿左右; 到21世纪中叶,人口规模不突破15亿。他在三步走的战略中实际上还把人口零增长的目标也提出来了。邓小平在三步走的战略中还隐含着一种愿望: 中国人口能在下世纪中叶以前达到15亿左右,他说: “那时十五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就是六万亿美元……这个数字肯定是居世界前列的。” 他满怀豪情地寄希望于有朝一日能把中国人口增长稳定住。可见,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能否按时实现,是提前还是托后,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人口控制目标能否实现。为此,我们必须以人口有计划发展为重点,以经济发展为动力,努力实现人口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统一和协调。


人口目标

人口目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本国或本地区的政治状况、经济状况和人口状况,预期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所要达到的人口发展规模。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说的人口目标大都只是指人口数量的目标,即人口规模。而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说人口目标还应当包括人口构成的目标和人口素质的目标。
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使人口的发展与本国或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而确定人口发展目标,是最近几十年才开始出现的。它是随着人口规划和人口预测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制订各种不同形式的人口发展目标。
按人口目标的性质划分,人口目标有人口数量目标,人口构成目标和人口素质目标。按时期长短划分,人口目标有长期人口目标、中期人口目标和短期人口目标。按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待本国或本地区人口发展状况和趋势的认识和态度划分,有人口增长目标、人口稳定目标和人口控制目标。此外,还可以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区标识、民族标识和城乡标识等对人口目标进行划分。其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是按照人口目标的时间长短进行的分类。
确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目标,不仅要考虑人口发展本身的状况和特点,也要考虑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因为人口发展本身固然有着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是人口本身同时也是各种社会条件的综合结果,它不但为经济基础所制约,并且也受政治、文化、传统习俗、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等各方面上层建筑的约束。一般地说,确定人口目标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能够保证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合理和迅速发展提供足够的劳动力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过多固然会增加就业上的困难,但若劳动力不足,同样也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因此,在预测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中、长期规模时,既要考虑整个社会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和劳动者平均技术装置程度在预测期内的变化,又要考虑经济发展、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等变化对经济结构及各部门在业人口需求变动的影响; 既要考虑科学技术进步可能带来的对劳动力需求相对或绝对的减少,又要考虑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新的部门和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2) 能够保护证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使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以改善。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过少,劳动力严重不足,会影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不利于人们生活的改善,但是,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对自然资源过渡开发,也会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影响到人类自身的发展。因此,确定人口目标时,既要考虑保持生态平衡,又要考虑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能较快地提高。
(3) 能够保证为维护国家独立和安全提供足够数量的合格现役军人。在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正常的兵源数量时,既要考虑今后每年某一特殊年龄组的青年总人数,又要考虑到其中体质合格的男性青年人数。
(4) 能够保证使人口总体不致于出现严重的人口老化现象。既要考虑到预期所需的人口规模,又要考虑人口年龄构成不致于畸形。
(5) 能够保证不使年龄组出生人数“跳跃式” 地大起伏,以避免今后每年出生人数的大幅度波动对社会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6) 能够保证为达到人口目标而制定或提倡的平均初婚年龄和每对夫妇平均生育子女数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此外,确定人口目标时,还应考虑使人口年龄构成趋于稳定状态,使人口的素质能不断地提高。
人口目标,不仅是人口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规划和经济规划的重要内容。人口目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人口目标,对于促进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稳定和协调,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在80年代初,根据经济、政治和人口的发展状况,提出到20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作为我国人口发展的目标。后来,又提出到20世纪末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这样,人口目标和经济目标,共同构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