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人工放射性核素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人工放射性核素rengong fangshexing hesu

用人工方法通过核反应产生的放射性核素。人工放射性核素是1934年约里奥一居里夫妇用a粒子轰击铝时发现的。通过以下反应生成了30P和中子。即2713Al+42He⇒3015P+10n。他们发现30P要通过放出正电子进行衰变,其衰变方式可表示为3015P→3014S+01e。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和天然衰变都是一种核素转变为另一种核素,但也有区别。首先,原子核发生上述两种转变的条件不同,凡原子序数大于84的所有天然存在的核素以及所有人造核素和有几种原子序数小于84的核素都会自发地衰变。较重核稳定的条件是中子数和质子数的比接近3:2,当中子数比上述情况多时就可能发生衰变,比如23892U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为92个,中子数为146个,这时中子数与质子数之比大于3:2,因而23892U具有天然放射性,当它经一系列衰变变成20682Pb时,由于中子数124与质子数82之比接近于3:2,因此处于稳定状态,不再具有放射性了。而较轻核素中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比接近于1,它们的原子核就是稳定的,比如126C的序数为6,其中中子数与质子数之比等于1,这个核是稳定的。但是它的同位素146C就不同了,中子数大于质子数,它能放出一个电子而进行β衰变。而发生原子核人工转变的条件必须用具有高能的粒子来撞击原子核。其次原子核的天然衰变和人工转变过程的规律不同,人工转变的速度很快(约等于10-16秒),而且从原子核里释放出来的能量一般要比天然衰变时释放的能量也大得多。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