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人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人道中国哲学术语。与“天道”相对称。指人事、人伦、为人之道、社会规范等。春秋时郑人子产将人道与天道并提。儒家重视人道,但很少讲天道。道家老子、庄子均重视人道与天道的区别。《易传》把人道视作人事、仁义。孟子以仁义为人道之根本。《礼义》把仁、义、礼、智和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视作人道的基本内容。后来儒家多以此为据,扩展发挥其内容。明清之际王夫之提出“以人道率天道”,强调人对自然的利用、改造。清代戴震视人道为人伦日用和身之所行,批评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人道先秦伦理学范畴,与天道相对。《左传·昭公十八年》:“天道远,人道迩。”人道即人事、为人之道。《易·说卦》:“立人之道,曰仁曰义”。《礼记·丧服小记》:“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参见“哲学”中的“人道”。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