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rendaozhuyi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的思潮和理论。它产生于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它的最初形式是人文主义。当时一些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为了摆脱宗教教会教条和经院哲学的束缚,提出了人道主义,作为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统治的武器。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提倡尊重“人性”、“人的尊严”、人的“自由意志”,主张“顺从你的意欲而行”,反对神性和神权。到了17、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道主义思潮大盛,成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一面旗帜。他们进一步把人道主义原则具体化为“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要求充分实现发展人的天性的权利,它广泛地反映在当时文学、艺术、哲学、政治学等方面。在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它所说的人、人性都是抽象的人、抽象的人性,认为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在于人类的善良天性或者人类的理性,因而不能科学地说明历史。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建筑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人主义基础上的。作为一种特定的观念形态,它始终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过程中产生了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相对立的新的人道主义,即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是在伦理道德领域中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之一。它要求社会对个人以及人们相互之间的关心和同情,尊重个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等等。它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它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为基础,是对以往历史上的人道主义和人道精神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人道主义rendaozhuyi抽象地说,是指尊重人、关心人、热爱人,以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为宗旨的一种信念。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阶级社会中人首先是划分为阶级的,没有抽象的人,也不存在抽象的人道主义。 从历史上看,人道主义思潮形形色色。有人将人道主义当作历史观来运用,用是否人道、是否平等来作为划分历史阶段的尺度;有人将人道主义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准则来看待。例如,早期人文主义者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宗教罪恶的时候,人道主义在他们那儿就表现为反对禁欲主义、苦行主义。早期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人道主又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但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从它产生之始就带有虚伪性。因为:❶这种人道主义是以肯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前提,只在形式上肯定人们追求现实幸福的权利,而不顾实际生活中人们是否具有兑现这种权利的手段。因此,这种人道主义实质是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在肯定个人追求物质利益的意义上,它只是对资产阶级的人来说是“人道的”,而这种人道恰好建立在无产阶级非人境遇的基础上。 ❷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大鱼吃小鱼、自由竞争的社会,不相互仇视,不把别人当作满足个人私欲的手段,是罕见的,所以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道主义的道德原则只是一句空话。 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无产阶级批判地继承、发展和改造历史上的人道主义的合理内核的结果,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它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消除了人们之间的对抗性矛盾,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成了互助合作关系。确立和遵循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行为方式,成了维护这一经济关系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❶从人生目的的角度看。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同以往进步的人道主义一样,也彻底否定以宗教神学为代表的种种神秘主义的人生观,反对在人之外确立一个同人毫无关系的目的(如以满足上帝的要求为目的,以来世为目的,以天国为目的等)。它肯定人的活动是为了人们的现世幸福,主张目的和手段统一。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以占人口总数的95%的人民大谋福利作为党的工作的出发点的思想,就明确地反映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要求。 ❷从伦理关系的角度看。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彻底否定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观念,它肯定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肯定人民大众是社会的主人。我们提出的反对官僚主义、反对特权观念,提倡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提倡干部做人民的公仆,以及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路线等,都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的新型关系。 ❸从道德准则的角度看。行为准则上表现的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同情、谅解、宽容、诚实,信任,都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伦理原则在各方面的体现。我们提倡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一切为群众”、“关心群众生活”的要求等,也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对个人、对单位、对政府机构在行为方面的要求。宣传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调整社会主义时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团结友爱、尊老爱幼、敬养父母、助人为乐、礼貌待人、关心他人、诚实、谦虚、信赖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人道主义Rendaozhuyi在伦理学上,是指一种道德价值观和道德原则。它提倡人的价值和尊严,维护人的需要和利益,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人道主义主要分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早期人道主义产生于意大利,而后传播到全欧洲。前期表现形式为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主张摆脱经院哲学和教会思想的束缚,提倡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这种主张人道,反对神道,提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在历史上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人道主义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要求充分实现发展人的天性的权利,这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起了很大的动员作用。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从哲理上对人道主义作了理论论证,使人道主义进一步系统化。作为世界观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不能对人类历史作出科学解释。在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以后,人道主义变成了掩饰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欺骗劳动人民,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无产阶级反对抽象的人道主义,提倡和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即伦理道德上的人道主义。这种人道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为前提,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的一种道德价值观和道德原则。马克思主义要求对人道主义要作具体的分析,做出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 人道主义❶指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源出于拉丁文humanus,又译“人文主义。”产生于14—16世纪的意大利,后传播至欧洲各国。该词始见于德国的弗·伊·尼塔梅尔(1766—1848)的著作《当代教育理论中博爱主义和人道主义之争》(1808年)。泛指强调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核心是人性论;原则是个人主义。包括社会历史观和伦理道德原则两方面。作为社会历史观,它用某种抽象的人性标准观察历史,作为衡量历史的尺度。是唯心主义的。作为伦理道德原则,在过去反对封建专制、神学统治,以及现代在反对法西斯主义、恐怖主义、种族主义、霸权主义、核竞赛、虐待妇女儿童、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等方面的斗争中,都起了重要的进步作用。同时,它又常被资产阶级用来掩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思想武器。 ❷指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不包括社会历史观。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原则。其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是集体主义。包括广泛的内容,如克己奉公、先人后己、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尊老爱幼、救死扶伤、废止肉刑、严禁逼供信、不虐待俘虏等。它既和作为伦理道德原则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又有批判继承关系。 人道主义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个是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 一个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4世纪至16世纪欧州文艺复兴时期的先进思想家,为了摆脱经院哲学和教会思想的束缚,提出了人道主义,作为反对封建、宗教统治的武器,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把人文主义思想具体化为 “自由”、“平等”、“博爱” 口号,形成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人道主义思潮认为,人类善良的天性是推动历史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尽管他们关于人、人性、人的本质的讨论是抽象的,但他们在资本主义初兴和上升时期,广泛地反映在哲学、政治、文学、艺术等方面,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为资产阶级革命作思想准备,却起了重要的历史进步作用。这种建立在剥削制度和个人主义基础上的人道主义,随着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后,其伪善性和反动性也日益增长,人道主义逐渐成为掩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反对无产阶级革命、调和阶级斗争、欺骗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武器; 成为影响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腐蚀剂。对于在历史上乃至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具有真诚的人道主义者,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反对战争,反对种族主义,维护妇女和儿童的权利等所进行的斗争,仍然受到社会主义者的支持。但由于受其阶级局限性的影响,在反对各种打着人道暴行的斗争中存在着软弱性。至于以人道主义为幌子来粉饰帝国主义、攻击人民革命、诋毁社会主义的宣传,则完全是一种虚伪的行动。对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我们既要肯定其历史作用,更要区别其不同的政治倾向,采取不同的态度、政策。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其伦理原则在很大范围内大多流于空谈。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人道主义,与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无产阶级从解放全人类的根本目的出发,提倡尊重人,关怀人的社会主义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即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它在本质上不同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的人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要求,是属于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一种意识形态。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以集体主义原则为最高道德标准,它体现在我们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中,体现在社会主义国家机构和社会团体的许多活动中,体现在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中。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强调尊重劳动者及其成果,建立劳动者之间的团结互助关系,同情他人的困难和不幸,赞扬鼓励他人的进步和成就; 爱护儿童、尊敬老人、尊重妇女; 尊敬烈军属和荣誉军人; 关心和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谴责歧视残疾人的思想和行为; 对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各种犯罪分子,在给以必要的惩罚的同时,实行教育挽救的政策,给以人道的待遇; 对于俘虏实行宽大政策,“救死扶伤” 等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反对霸权主义,它是对革命人道主义的发挥和发展,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种批判地继承和改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伦理原则中的合理因素的人道主义,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扩大了革命人道主义的范围,进一步丰富了它的内容,也使新的、更高水平的伦理道德能更加充分、圆满地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