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从妇居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从妇居

又称“从妻居”或“从母居”,是世界人类婚姻历史上的居处模式之一。指的是男女双方婚后与女方亲属居住在一起或是住在与女方亲属相近的地点。我国直到近代,像景颇族、哈尼族、傣族、布朗族、拉祜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中仍然不同程度地保留着“从妇居” 风俗。

从妇居

也称“从妻居”,又称“住娘家”。新郎在结婚后住在女方家中的习俗。是群婚制转变到个体婚过程中的对偶婚制度下的一种居住方式。盛行于原始社会的母系社会中。进入阶级社会后,男子在婚后一段时期在妻娘家居住,然后带妻回自己的家,我国的部分少数民族,如纳西族、彝、羌、傣、佤、白、瑶、拉祜、景颇等民族都曾盛行过此风俗。现代中国传统的婚姻居住形式受到冲击,从妇居被赋予新的意义。社会主义的婚姻关系是依法平等地保护男女双方的合法权益。婚姻法规定“男方也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这与旧社会的“赘婿”有本质区别。在今天提倡男到女家落户是有很多益处的:其一,有利于破除重男轻女和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宗法思想,实行男女平等自主的婚姻居住制度。其二,可以解决有女无男户的实际困难。其三,有利于处理好家庭关系。

从妇居

亦称“妻方居住婚”。母权制时代流行的男嫁女、居妻家的婚姻习俗。由望门居演变而来。此种婚姻家庭还仅仅是一种共产制的经济单位,夫妻双方皆无自己独立的经济,又分别与原母系保持着财产关系,所以夫妻关系不巩固,容易离异。随着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而为从夫居所替代。进入阶级社会后,在某些民族的婚礼中仍有表现,如规定新婚之夜须在女家度过等。宋时中国壮族曾流行的“入寮”俗(女娶男嫁),在拉祜族中仍盛行。民主改革前,藏族中则从妇居、从夫居并存。在印度的加罗人、卡西人和中国的布朗、哈尼、景颇、佤、傣、壮、瑶、达斡尔、高山等族中还留有其残余。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