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国古代设于城乡的粮食储备仓,用于平抑粮价或救济灾贫。战国时期的李创立平粜法,主张政府干预粮食市场,谷贱时政府大量收购,以促使谷价上升,谷贵时以平价抛售,防止商人牟取暴利。西汉时期设仓收谷成为常制。西汉宣帝五凤五年(前54年)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建议在边郡设立常平仓,以平抑粮价。七年后因各方反对而停止。东汉明帝永平五年 (62年) 重新设仓,改称常满仓。其后各朝皆设,遍布各地城乡。隋唐时期常平仓之外又有义仓,常平仓以平抑粮价为主,义仓以赈灾济贫为主。唐元和年间两仓合并,称为常平义仓。北宋常平仓之外有惠平仓、广惠仓、平止仓、举子仓等。惠平仓设于州,广惠仓设于县;平止仓系南宋建康府因本府人口繁庶、粮价不稳而设置的平抑粮价的设施; 举子仓系南宋一些地方为救济贫户防止其因贫穷而溺子的行为。南宋、金、元皆置常平仓。南宋又在乡村设社仓。明代各地设预(裕)备仓,主要用于备荒赈灾。清代在省、府、州、县设常平仓的同时也设预备仓,或预备仓兼有常平仓职能,或常平仓兼有预备仓职能。清代县以下单位,凡市镇设义仓、凡乡村设社仓。常平仓,义仓,社仓之类对于防止谷贱伤农或救灾赈贫、稳定社会秩序起到积极作用。但因管理不善和贪污中饱,各类粮仓经常名存实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