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yi
(一)介词。(A)介绍动作的工具、凭借、身分、原因、时间等。“以”和它的宾语或在动词(动宾短语)前,或在其后。相当于“用”“凭借”“根据”“因为”“在”等。如:❶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墨子·法仪》“以”句:百工画方形用曲尺,画圆形用圆规,打直线用绳墨,检验垂直用悬锤。)
❷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世说新语·方正》“以”句:古代的君子,凭借礼任用人,凭借礼黜退人。)
❸稚恭上扇以好不以新。(《世说新语·言语》“以”句:庾稚恭进献扇子根据好坏不根据新旧。)
❹刘公干以失敬罹罪。(《世说新语·言语》“以”句:刘公干因为对上有失恭敬而犯了罪。)
❺卫洗马以永嘉六年丧,谢鲲哭之,感动路人。(《世说新语·伤逝》“以”句:卫洗马在永嘉六年逝世,谢鲲哭他,感动了过路的人。) (B)“以”的宾语经常可以出现在“以”前;疑问代词“何” “曷”“胡”等作“以”的宾语一般在“以”前; “是”作“以”的宾语,多在“以”前,也有在“以”后的。如:
❻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卫灵公》“以”句:君子以义为根本,用礼实行它,用谦逊的语言表现它,用诚信的态度完成它。)
❼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史记·项羽本纪》“以”句:楚军兵士没有不是用一个顶十个的。)
❽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句:等到赵括快要出发时,他母亲上书对皇帝说:“赵括不能担任将领之职。”皇帝说:“为什么?”)
❾曷以知舞之意?(《荀子·乐论》“以”句:用什么办法了解舞蹈的意思呢?)
❿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汉书·食货志》“以”句:如果不幸有方圆两三千里的大面积干旱,国家用什么救济百姓?) (11)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荀子·天论》“以”句:所以君子重视自身的努力,而不仰慕上天的恩赐,因此天天进步。)(12)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以”句:从这里看,别人说子产不仁,我不相信。) (C)“以”的宾语经常省去。如: (13)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以”句:秦孝公实行了商鞅变法,风俗习惯大改,老百姓因此而富足,国家因此而强大。) (14)国宝谓绪于已有隐,果情好日疏,谗言以息。(《世说新语·谗险》“以”句:王国宝以为王绪对自己有隐瞒,果然〔跟王绪的〕感情一天天疏远,王绪向王国宝给殷荆州进谗言因此而停止。) (二)连词。(A)连接并列的两项,相当于“而又”“和”等。如:(15)狐偃惠以有谋,赵衰文以忠贞,贾佗多识以恭敬。(《国语·晋语》“以”句:狐偃仁惠而又有谋略,赵衰有文采而又忠实坚贞,贾佗见识广而又恭谨谦敬。) (16)季康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论语·为政》“以”句:季康问使百姓恭敬、忠诚和努力。〔该〕怎么办?”(B) 用于状语和后面的动词之间,相当于“地”。如: (17)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汉书·食货志》“以”句:骄奢淫逸的风气一天比一天地滋长起来,是国家的最大祸端。) (18)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韩昌黎集·原毁》“以”句:〔我〕从早到晚地考虑,去掉不象舜的,采取象舜的。) (C)连接一先一后的两项,其中有的后项为前项的结果,有的后项为前项的目的。相当于“就”“使得”“去”等。如:(19)因流涕抱儿以归。(《世说新语·文学》“以”句:于是流着泪抱着孩子就回去了。)(2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文选·诸葛孔明:出师表》“以”句:不应该随便地自轻自贱,说话不合道义,使得尽忠劝谏的道路堵塞。) (21)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世说新语·伤逝》“以”句:王仲宣喜欢听驴叫,可以每人学一声驴叫去给他送殡。) (D)用于方位词和“来”“往”等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等,不必译出。如:(22)余暨以南属越,钱塘以北属吴。(《论衡·书虚》“以”句:余暨以南的地方属于越国,钱塘以北的地方属于吴国。) (23)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世说新语·赏誉》“以”句:王浑问:“〔你叔叔〕比我怎么样?”王济说:“〔我叔叔〕是在我以上的人。”) (24)汉元以来,未有此人。(《世说新语·赏誉》“以”句:汉初以来,没有阮文业这样的人。)矣yi 助词。(A)用于句末,表示动作已经施行、情况已经出现,相当于“了”;表示对未来情况的预断,也相当于“了”。如: ❶前人之述备矣。(《范文正公集·岳阳楼记》“矣”句:前人的记述已经很全备了。)
❷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矣”句:确实能够这样做,就可以成就霸业,振兴汉室了。) (B)用于感叹句、祈使句,表示感叹或请求命令的语气,相当于“呵”“吧”等。如:
❸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文山先生全集·指南录后叙》“矣”句:唉,我几乎死去的情况不知有多少次了呵)
❹公子勉之矣! (《史记·魏公子列传》“矣”句:公子努力吧! ) (C)用于疑问句、反诘句中,相当于“了”“呢”等。如:
❺曰:“子来几日矣?”(《孟子·离娄上》“矣”句:问:“你来多久了?”)
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战国策·赵策四》 “矣”句:太后说:“好吧。〔你的儿子〕年龄多大了?”回答说:“十五岁了。”)
❼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论语·季氏》“矣”句:他遇危险却不去帮助,他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那个辅佐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