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以意逆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以意逆志yiyinizhi

孟子提出的分析、理解文学作品的一种方法。《孟子·万章上》云:“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这是说,搞诗歌评论和解释的人,不能因表面文辞而影响对其深刻意旨的探讨。应根据“意”来推断作者本来的“志”。对“志”的理解,一般都认为是作者的原意,初衷、本心。对“意”的理解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意”乃“说诗者”自己的认识。赵岐在《孟子注疏》中认为,“以意逆志”即“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朱熹释为“当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朱自清先生也认为可释为“以己意己志推作者之志”。依据这种观点,“以意逆志”可理解为,读者根据自己的主观体验、感受,去推测、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作家的思想情感,创作目的。另,据清人吴祺、王国维解释,“以意逆志”乃“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也就是从诗人的思想去论诗”。“意”便是作者的思想。这两种解释都颇可自圆其说。在今天看来,“以意逆志”的说法,在孟子那里到底是什么意思,倒无关紧要。以上两种解释却都是中国传统文艺理论的重要思想。前一种解释强调了读者的创造性、能动性,很接近西方当代接受美学。第二种解释强调作品内容的客观规定性,更接近社会学批评原则。这两种观点都能给我们以启示。

以意逆志

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一种理解诗的方法。语出《孟子·万章上》:“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这就是说,评论诗歌的人,既不能根据诗的片言只词断章取义地曲解诗句,也不能用诗句的表面意义曲解诗的真实含义,而应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心志。后人对“以意逆志”中的“意”,究竟是评诗者之“意”,还是诗作者之“意”,众说不一。汉代经学家和宋代理学家普遍认为“意”是评论诗者之“意”。近人王国维则将“以意逆志”与孟子的“知人论世”结合起来解释:“顾意逆在我,志在古人,果何修而能使我之所意,不失古人之志乎?其术,孟子亦言之曰:‘诵其诗,读其诗,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玉溪生年谱会笺序》)他认为“意逆”虽在评诗者,但评诗者在对作品进行解释时,应按“知人论世”的原则,以避免主观武断。这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