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形式jiazhi xingshi
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亦称价值形态。商品具有二重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看不见,摸不着,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相对表现出来。如20码麻布=1件上衣,从质上说这个等式,麻布与上衣都是人类一般劳动的产物,从量上说生产20码麻布和1件上衣耗费了同样多的劳动。麻布通过上衣把自身的价值相对地表现出来,处于相对价值形态;而上衣用自己的使用价值作为表现麻布价值的等价物,处于等价形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价值表现的两级,二者既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又相互排斥和对立。一个商品究竟处于价值形式的哪一极,取决于这一商品在价值表现中所处的地位。
在历史上价值形式的发展经过四个阶段,出现过四种形式。❶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它的等式是:2只羊=1把斧子。这是商品交换在萌芽阶段的价值表现形式。在原始社会末期,整个社会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由于各原始部落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不同,在他们之间偶尔会出现余缺产品的交换行为。一种商品只是偶然地成为另一种商品的等价物。
❷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它的等式是:20码麻布=1件上衣,或=10磅茶叶,或=40磅咖啡,或=2盎斯金,或=其他。这种价值形式反映了经常的产品交换关系。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商品交换成为一种经常的现象。这时,一种商品不再是偶然地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而是经常地与较多的商品相交换。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使得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价值本身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这时商品世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等价物,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表现形态。这一缺点,造成商品交换上的困难,从而引起新的价值形式的出现。
❸一般的价值形式。它的特点是出现了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一种商品上,都要借助这个一般等价物作为中间媒介,完成交换过程。在一般价值形态下,商品的价值获得了充分的表现。但这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仍带有较强的地方性,这就给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带来了不便。
❹货币形式。即价值形态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它克服过去一般等价物在时间上和地域上的不稳定性,使商品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固定在贵金属上。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银就叫作货币。只有从价值形态发展过程考察货币的起源,才能解开货币之迷,真正认识货币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