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任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任昉460~508

字彦昇(今山东寿光)人。南朝梁文学家。
任昉生得身材高大,4岁能诵诗40篇,8岁能作文,16岁举秀才第一,有“神童”之称。长大以后,仍然好学不倦。
任昉的一生经历了宋、齐、梁三代。16岁时做宋丹阳尹刘秉的主簿。齐时做王俭的主簿,又历任尚书殿中郎、司徒右长史等职。入梁后,历任黄门侍郎、吏部郎中、御史中丞、新安太守等职。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家中清贫如洗,只有藏书万卷。他从不忌才妒能,所以朋友很多,是“竟陵八友”之一。
任昉以善于作表、奏、书、启诸体散文著名于时,如《奏弹刘整》、《奏弹曹景宗》、《奏弹范缜》、《为萧扬州荐士表》等都很有名。当时王公的表奏文章,都请他代笔。以诗著称的沈约也很敬重他,时人称他们为“任笔沈诗”。他晚年喜欢写诗,但用典过多,没什么成就。比较好的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赠徐征君》、《别萧谘议衍》等。他有文集33卷,《杂诗》247卷,《地记》252卷,都已亡佚。明人辑有《任彦昇集》。另有《文章缘起》、《述异记》,相传也是他的作品。

任昉460—508

南朝文学家。字彦升,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历仕宋、齐、梁三代,梁时位终新安太守。以善作表、奏、书、启著称,与当时以诗闻名的沈约并称“沈诗任笔”。诗多用典。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任彦升集》。另《文章缘起》一书,旧题任昉撰。

任昉


任昉460——508

字彦升,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幼而好学,早年知名,举秀才。初仕宋为丹阳尹主簿。入齐为尚书殿中郎,司徒记室参军,与萧衍等同为“竟陵八友”中人。又拜太子步兵校尉,掌东宫书记,雅善属文,尤长载笔,才思无穷,当时王公贵戚之表奏,莫不请其代笔。他起草即成,不假点窜。梁代齐,禅让文诰,多出其手,历任吏部郎中、掌著作郎、义兴太守、秘书监等职。于典籍无所不读,聚书至万余卷,又手校宫廷秘阁所藏书,定其篇目。著述达数十万言,盛行于世,编为《杂传》247卷、《地记》252卷。文集34卷,今多散佚,明人辑有《任彦升集》,又有《文章缘起》、《述异记》二书,并题为任昉撰。今存诗歌20首左右,文章60余篇。为文师法傅亮,有文采而见渊博,尤长于表、奏、书、启诸体散文,刘孝标称其“遒文丽藻,方驾曹、王;英特隽迈,联衡许、郭。……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梁书》卷十四)。其时沈约的诗著名,时人并号曰“沈诗任笔”,享誉甚隆。现存《王文宪集序》、《吊刘文范》、《为萧扬州荐士表》等文章,笔调抒情,哀婉动人,虽“丽体行文”、“无伤逸气”。清人何焯评论说:“任笔为有重名,亦以在当时稍为质健,特不能离去俗格,故高出有限耳”(《义门读书记》)。所论尚称中肯。晚年不忿“沈诗”之说,转好写诗,但用典过多,属辞滞涩,《诗品》讥为“动辄用事,所以诗不得奇”。故时有“才尽”之谈。

任昉460-508

南朝梁文学家。字彦昇,乐安博昌(今寿光)人。相传其母梦见彩旗四角,坠一角入怀,孕而生昉。昉幼好学,早有文名。年仅16岁举秀才,为当时文宗王俭、沈约见重。开始为宋丹阳主簿,后为竟陵王子良记室,迁中书侍郎。萧衍为帝,重其才能,以其为记室,拜黄门侍郎,吏部郎中。萧衍的受禅文诰,多出昉手。天监二年(507年),出为义举太守,还为御史中丞,秘书监。自齐永元以来,秘阁四部,篇卷舛杂,手自校雠,由是篇目得定。六年,出为宁朔将军,新安太守。卒于兵,百姓甚为痛惜,哀悼悽恻,为之立祠致祭。昉喜交游,广结天下名士,与萧衍都是“竟陵八友”中人,并相友善。昉当时以表、奏、书、启诸体散文著称于世,而沈约则以诗闻名遐迩,故时人号曰“任笔沈诗”。昉的《奏弹范缜》一文,对范的“神灭”之说极力反对。昉所著诗文共数十万言,结集为34卷,又撰有《杂传》247卷,《地记》252卷,《文章》33卷,《文章缘起》1卷,并传于世。明人张溥辑有《任彦昇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