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伊拉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伊拉克Yilake地处西亚中央,面积44.4万平方公里。人口1500万,79%为阿拉伯人,20%为库尔德人。96%的居民信伊斯兰教。 伊拉克Iraq西亚国家。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部,东南角濒临波斯湾。面积438446平方公里。人口628万(1987年),79%为阿拉伯人,96%以上信伊斯兰教。首都巴格达。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贯境内,大部属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富石油、天然气资源。重要油田基尔库克、鲁迈拉。石油工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椰枣产量居世界首位。主要城市巴格达、巴士拉、基尔库克等。 伊拉克全称伊拉克共和国。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部。东接伊朗,北邻土耳其,西毗约旦、叙利亚,南连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东南濒临波斯湾。面积43.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60公里。西部为沙漠地带,西南部是阿拉伯高原的一部分,向东部平原倾斜,东北为库尔德山地,高原与山地之间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占国土的大部分,绝大部分海拔不足百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是境内两条主要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贯全境,两河在库尔纳汇合后称夏台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东北部山区属地中海式气候,余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最高气温达50℃以上,冬季在0℃左右。雨量较少,年平均降水量由南至北为100-500毫米,北部山区达700毫米。人口1650万 (1986年),其中阿拉伯人占79%,库尔德人占20%,其余为土耳其人、亚美尼亚人、亚述人、犹太人、伊朗人。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库尔德地区的官方语言是库尔德语。通用英语。居民中96%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教或犹太教。首都巴格达。 伊拉克亚洲西南部国家,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全称伊拉克共和国。1958年7月17日建国。国土面积438217km2,人口2240万(1997年10月)。首都巴格达。1958年8月25日与中国建交。海岸线长60km。境内西南部高原和东北部山地间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海拔不足100m,南部有沙漠分布。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贯全境。属大陆性气候,平原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北往南7~11℃,7月平均气温32~34℃。年均降水从南到北为100~500mm,东北部山地可达700mm。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1998年探明石油储量达1125亿桶,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2位。天然气储量预计约达3.1万亿m3,磷酸盐储量100亿t。1997年原油日产量为114.2万桶,出口91万桶/日。可耕地面积800万hm2,已耕地面积近500万hm2。粮食不能自给。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和椰枣。全国有3300余万株椰枣树,平均年产椰枣约630万t。运输以公路为主。铁路总长2027km。公路总长3.9万km。共有各类船只35艘,总吨位79.1万t。内河航线总长1015km。主要港口有乌姆·卡什港,年吞吐量500多万t和大型输油港贝克尔港,年输油能力84万t。现有输油管道总长3750km。实行免费教育。1993/1994年度有小学7966所,学生339.1万人,教师12.6万人。中学2511所,学生111.5万人,教师4.5万人。职业学校271所,学生13.7万,教师0.9万,高等院校19所,学生19.7万,教师1.1万。伊拉克2004年人口2800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337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35.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06美元。2004年通货膨胀率55%。2004年日产石油约200万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