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伊洛渊源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伊洛渊源录宋代理学史著作。十四卷。朱熹(生平见《四书集注》条)著。成书于乾道九年(1173年)。伊、洛指洛阳附近的伊川和洛水,北宋程颐曾居于嵩县西北,地临伊川。二程、邵雍等又都长期在洛水之北的洛阳居住、讲学。朱熹把周敦颐、二程、张载、邵雍及其弟子的行状、墓志铭、遗事等传记资料,排成理学谱系并以二程为中心,溯源探流,故以此标其书名。 伊洛渊源录十四卷。宋朱熹 (详见《周易本义》条)撰。本书主要记载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颐、程颢及其门下弟子的言行。身列程门而言行无所表见者,亦录其姓名字号。撰者旨在以前贤矜式后人。书成于乾道九年 (1173)。自此,宋人谈道学者分为两派,门户分明,水火相争。《宋史》道学、儒林诸传,多以此书为蓝本。续补者有明谢铎《伊洛渊源续录》六卷,清张伯行 《伊洛渊源续录》二十卷。版本有明成化九年(1473)序刻本,清康熙中吕氏宝诰堂刊《朱子遗书》本以及成都志古堂刻本 (山东友谊出版社 《孔子文化大全》丛书据以影印) 等。 《伊洛渊源录》南宋哲学家、理学家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今江西人)关于理学源流的记述。集北宋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理学之大成,为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伊洛渊源录》记载程颢、程颐思想最详,并推其学派为理学正宗。“伊”、“洛”为洛阳附近二水名,因二程为洛阳人,故以此标其学派。该书除记载程门弟子中较著名者外,对身列程门而言行无大影响者,亦具录姓名备考。并把张载、邵雍、司马光亦划归此派。《宋史》 中的 “道学” 、“儒学” 两传,多据此书。有 《正谊堂丛书》本、明嘉靖本。后收入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