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伏波庙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伏波庙

为纪念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所建庙宇。广西许多地方都建有伏波庙,有些还以他命名作纪念,如伏波岭、伏波滩、伏波潭等。广西现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是位于横县云表乡站圩村东南3公里郁江乌蛮滩北岸的伏波庙。该庙始建于东汉建宁三年(170年),后历遭兵火,毁坏殆尽。今存的伏波庙系明代重建,清代重修的建筑物,由钟鼓楼、前殿、主殿、后殿、回廊及祭坛亭七大部份组成,总建筑面积937.6平方米,占地面积33,330平方米。《广东新语》载:“伏波神,为汉新息侯马援。侯有大功德于越,越人祀之于海康、徐闻。以侯治琼海也。又祀之于横州(今横县),以侯治乌蛮大滩也。滩在横州东百余里,为西南湍险之最。舟从牂牁至广必经焉。滩有四:曰雷霹、曰龙门、曰虎跳、曰挂舵。每滩四折,折必五六里,出入乱石丛中,势如箭激,数有被溺之患。夹岸皆山,侯庙在其北麓,凡上下滩者必问侯,侯许乃敢放舟。”古代建伏波庙的宗教目的很明显,主要是希望伏波神显灵,护佑舟船平安过往乌蛮滩。这种古俗至今依然存在。凡东来西往的小木船,过滩之前均在船头摆坛祭祀伏波神,鞭炮声响后始能过滩。每年农历四月十四日为横县伏波庙会之日,届时附近数十公里的壮族群众,以及上至左右江,下至珠江口的船民,皆自发来赶庙会,人数达万人以上。近年,附近壮族群众又在伏波庙后新建起伏波娘娘庙,庙为新砖新瓦,内设砖床,床上置有被、枕、蚊帐,床前泥塑涂彩伏波娘娘神像。到伏波娘娘庙内祭供者,多为妇女,或求子,或求夫妻和睦。

伏波庙

位于株洲县渌口镇伏波岭。伏波岭濒临渌水北岸,前有石壁兀立,下有深潭莫测。据传东汉光武帝派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 (今越南),往返屯兵岭上,山因此名。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 (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中兴名臣,西征南讨,功勋卓越,拜伏波将军。建武二十四年(48)授命平定武陵五溪蛮之乱。建武二十五年(49)病卒于军中。典故“马革裹尸” 源出于《后汉书·马援传》。唐时建有伏波庙,祀马援。清咸丰十一年 (1860)重修。1927年,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时曾住此。1944年被日寇焚毁。1968年重建。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坐西朝东,砖木结构,由前殿、后殿及左厢房组成。前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封火山墙,硬山顶,穿斗式梁架。殿廊有八角藻井。现庙已辟为革命纪念地。岭旁建有文化馆、图书馆等设施。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