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会计科目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会计科目

简称“科目”。对经济业务所作的科学分类。每一个会计科目都要规定一定的名称。编号和核算内容,以保证核算指标口径一致,便于在国民经济一定范围内加以综合汇总、分析利用。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可分为资金来源类科目,资金占用类科目,收入成果类科目和成本费用类科目四大类。按经济业务内容详简程度的不同,一般分为总帐科目、子目和细目三类。

会计科目caption of account

简称科目。按会计对象的经济内容或用途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名称。是设置会计账户的依据。按其包含经济内容的详细程度,有总账科目(或称一级科目)和明细科目(或称细目),分别据以开设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有时在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之间还有二级科目(或称子目、类目),据以开设二级账户。在中国,为使基层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口径一致,便于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汇总和分析利用,总账科目和二级科目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统一规定,明细科目由基层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自行确定。在会计实务中,常把会计科目用作账户的同义语。

会计科目

(1) 会计科目的意义。在一定期间内,一个企业会发生种类纷繁的经济业务,因而会引起诸多会计要素项目发生增减变动,并且这些会计要素项目的性质和内容各不相同。例如,固定资产和原材料虽然都属于资产,但二者的经济内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周转方式以及所起的作用都不相同。因此,为了满足经济管理的要求,在会计核算中,对于象固定资产、原材料等性质、内容不同的各个会计要素项目,必须分门别类地加以核算和监督。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项目,就是会计科目。
设置会计科目,是会计制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是预先通过会计制度规定的,在会计核算中,依据规定的会计科目,通过整理、分类和编制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来实现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分类核算和监督,为经济管理提供各种有用的会计核算指标。
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以下原则:
❶必须结合会计要素的特点,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依据,也是会计应当提供的核算指标。因此,各会计主体应根据本行业、本单位会计要素的特点来确定应当设置的会计科目。
❷必须满足经济管理的要求,首先应当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国家为了保证企业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保障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管理和调控; 需要利用微观经济单位的会计核算资料作为国民经济决策和调控的依据。
❸必须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和本单位业务发展的需要,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保持相对稳定,以便在一定范围内综合汇总和在不同时期内对比分析会计指标。但是会计科目并非一成不变,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本单位业务发展的情况,对已制定和使用的会计科目或其内容相应的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
❹必须简明适用,每个会计科目都应有特定的核算内容。会计科目的名称,应同会计科目的内容相一致,并力求文字简练、含义明确、通俗易懂。
(2) 会计科目的分类。为了便于掌握和运用会计科目,需要研究会计科目的分类。一般来说,会计科目可按下述两种标准进行分类。
❶按经济内容分类,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类,是同企业的业务特点密切相关的。
❷按提供核算指标的粗细程度分类,可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科目,它提供总括分类指标。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进一步分类的科目,它提供明细核算指标。
如果某一总分类科目下面设置的明细分类科目较多,可以增设二级科目 (也称子目)。例如,在 “原材料” 总分类科目下,按材料的类别设置 “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 等科目,就是二级科目。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