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会计科目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会计科目简称“科目”。对经济业务所作的科学分类。每一个会计科目都要规定一定的名称。编号和核算内容,以保证核算指标口径一致,便于在国民经济一定范围内加以综合汇总、分析利用。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可分为资金来源类科目,资金占用类科目,收入成果类科目和成本费用类科目四大类。按经济业务内容详简程度的不同,一般分为总帐科目、子目和细目三类。 会计科目caption of account简称科目。按会计对象的经济内容或用途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名称。是设置会计账户的依据。按其包含经济内容的详细程度,有总账科目(或称一级科目)和明细科目(或称细目),分别据以开设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有时在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之间还有二级科目(或称子目、类目),据以开设二级账户。在中国,为使基层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口径一致,便于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汇总和分析利用,总账科目和二级科目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统一规定,明细科目由基层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自行确定。在会计实务中,常把会计科目用作账户的同义语。 会计科目(1) 会计科目的意义。在一定期间内,一个企业会发生种类纷繁的经济业务,因而会引起诸多会计要素项目发生增减变动,并且这些会计要素项目的性质和内容各不相同。例如,固定资产和原材料虽然都属于资产,但二者的经济内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周转方式以及所起的作用都不相同。因此,为了满足经济管理的要求,在会计核算中,对于象固定资产、原材料等性质、内容不同的各个会计要素项目,必须分门别类地加以核算和监督。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项目,就是会计科目。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