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传记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07 传记片以著名的真实人物的生平事迹为依据,用传记形式拍摄的描述其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功勋业绩及其历史背景的故事片。新中国成立前,人物传记片很少生产,乏善可陈。50年代,开始尝试拍出 《赵一曼》、《董存瑞》、《李时珍》等几部传记片。新中国第一部音乐传记片《聂耳》通过一个人表现一个时代,把聂耳的音乐创作作为贯穿全片的中心线索,通过音乐创作的发展来完成聂耳形象的塑造。《林则徐》在人物刻画上追求意境的创造,在意境中烘托人物的感情,继承中国古典文艺的传统,对民族风格进行了探索。60年代,拍出了记述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光辉事迹的《雷锋》和塑绘银幕画廊中最富光彩的国际主义战士艺术形象的《白求恩大夫》。70年代根据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事迹创作的《吉鸿昌》,概括科学家事迹创作的《李四光》都不失为传记片的精心之作。80年代的传记片数量大增,质量又跃上一个新台阶。《秋瑾》、《谭嗣同》,特别是《廖仲恺》、《孙中山》顺应了80年代中国影坛兴起的求真浪潮,力求以纪实风格忠实地再现历史人物原貌,在电影语言现代化的探索上进入宏观的领域,标志着对传记片美学底蕴开掘的成熟。《廖仲恺》,既展示了廖仲恺的政治生涯,又揭示了他的感情生活和个性,使这一政治人物的形象富于人性的光彩。在《孙中山》里,作者的主体意识和历史客体之间相统一,用情绪结构、写意手法使影片达到较深的思想内涵和较强的历史概括力。中国传记片的贡献在于以志士仁人和智者先贤的光辉形象,多视角地呈示出中华民族深层文化心理结构中的优异的素质。 传记片所谓传记片,就是以历史上杰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迹为题材,用传记形式拍摄的影片。传记片所描述的是各个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性格特征以及与其有着重大关系的历史事件,着重表现的是某个历史人物的高尚品格和他为人类作出的贡献。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