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伬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伬唱

亦称“伬艺”。曲艺曲种。流行于福建省福州方言地区及闽东福安、霞浦、宁德,以及闽南、闽北一些地区。起源于明嘉靖年间。清代已有专业伬馆的记载。其表演形式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以逗腔、飏歌为主,称为“平讲伬”,多以“儒林”标榜,在伬馆演出;一类以小调、莲花落为主,称为“校场沿”伬唱,常参加社火活动。后两派合而为一,形成综合性的伬班,演唱形式也发展为自拉、自弹和表、说、唱俱备的单档、双档和多档。唱腔有苏珞、采莲鼓、胡惜阴等民歌及逗腔、江湖、飏歌,小调等。曲目有 《思凡》、《杨母大破水利关》等。

伬唱

即工尺谱中的高音尺 (商音),带有曲的含义,流行于福州。曲调与闽剧相同,除演唱闽剧中的江湖、逗腔、扬歌、小调等外,也吸收一些外来和本地民歌加以溶化运用,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有专业的伬唱团体和多处固定演出场所,民间每逢喜庆和民俗节日也聘请伬唱队去演出。据《闽都别记》记载,清初就有 “洞有春”、“景国风”等社; 约在嘉道年间,福州有 “小蓬莱”、“紫云山馆”,常演唱江湖中的《清风亭赶子》、《金龟母脱胎》等曲目。此外,尚有专唱逗腔的“白春雪”、“玉凤吟”等社善唱《紫玉钗》、《状元拜塔》等曲目。至清末民初,又有 “绕梁音”、“郑升记”等社活动。伬唱属于拆唱形式,即坐唱戏曲,乐队七八人至十余人不等,伴奏乐器有二胡、三弦、月琴、低胡等,后也有增加板鼓、钹、笛、唢呐等。演员大都能自拉(弹)自唱,有说有表。近年来注重表演,有“戏曲化”倾向。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