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伯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02 伯牙先秦琴手。《乐府解题》说他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后随成连至东海蓬莱山,见山林耸峙,海涛汹涌,群鸟飞鸣,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从此琴艺大进,“遂为天下之妙”。《荀子·劝学篇》说“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吕氏春秋·本味篇》则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钟子期皆能领会的故事,称赞他的演奏。今存《高山》、《流水》、《水仙操》等琴曲的创作,都与这些传说有关。 伯牙中国春秋时代的琴师。《荀子·劝学》中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之说,可见他琴艺之高超。《吕氏春秋·本味》也记载了钟子期听伯牙弹琴的记载。当伯牙弹琴而志在泰山的时候,钟子期说道:“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钟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根据这一记载,后世传为知音难遇的美谈。后世以为琴曲《高山流水》是伯牙遗作,就是来自上述的故事。 伯牙中国古代传说人物,相传生于春秋时代,民间琴家。据传作有《水仙操》、《高山流水》等琴曲。 伯牙春秋时琴师。在《荀子·劝学篇》中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之句,可见其琴艺之高超。《吕氏春秋·本味篇》也有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都能为钟子期领会的故事。钟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根据这一记载,后世传为知音难遇的美谈。《琴操》述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成连带他到东海蓬莱山去实地体验领略“移情”的功夫,闻海水澎湃、群鸟悲号之声,心有所感,于是拨琴而作《水仙操》,从此伯牙成为天下之妙手。现存琴曲《高山流水》、《水仙操》等,都是源于这些传说故事的作品。后人还创作有《伯牙吊子期》的琴歌。 伯牙先秦琴师。根据《荀子·幼学篇》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的记载。此外,《吕氏春秋·本味篇》也有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都能为钟子期领会的故事。在《琴操》中,讲到伯牙学琴三年不成,老师成连带他到胶东蓬莱山去实地领略“移情”的功夫,于是创作出《水仙操》。现有琴曲《高山》、《流水》、《水仙操》等都是源于这些传说故事的作品。后人还创作有《伯牙吊子期》的琴歌。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