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体育心理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30 体育心理学萧忠国、吴文忠合著,1942年正中书局出版。全书四篇,分述了体育与心理学的关系,体育心理学的意义;理想的体育,包括体育运动的意义与分类及指导方针;体育运动中的意志作用,反射与冲动,意识及选择;运动的分析,含运动的内容,智和情的内容;运动的影响,疲劳,运动与外在条件等,是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第一部专著。 体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的一门学科。它主要是研究体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如感觉、知觉、表象、思维、记忆、注意、意志、情感的特征和在体育中的作用;研究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探讨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学问题(如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赛前心理状态、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等)。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密切相关,并且是在运动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动心理学这一概念是1913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洛桑组织的运动心理学专门会议上确立的,并得到公认;但此时的运动心理学研究还很不广泛。在1920~1940年之间,德国、美国及其他国家学者开始对运动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学者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1930年莫斯科体育学院成立了体育科学研究部,对此进行了综合性研究。20世纪60年代,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对这门学科十分重视,参加研究的人数迅速增加,不少国家和地区先后成立了运动心理学组织,召开了专业会议。1965年成立了国际运动心理学学会,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我国于1980年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学会,出版了全国体育院系通用的《运动心理学》教材。 体育心理学Tiyu xinlixue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的一门学科。体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体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如感觉、知觉、表象、思维、记忆、注意、意志、情感的特征及在体育中的作用 ;研究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探讨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学问题。例如,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赛前心理状态、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等。 体育心理学又称“体育运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研究人在体育活动和竞技运动中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如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运动的学习过程、竞赛心理等。为体育教学、训练的合理化、现代化、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竞技状态,提供心理学知识。 体育心理学见“运动心理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