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余玠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余玠约1215—1253南宋文职统兵大员。字义夫,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侨寓蕲州(今湖北靳春东北)。出身寒士,初投淮东制置使赵葵为幕僚,抗击蒙古,累立战功,补进义副尉,充制置司参谋官。嘉熙三年(1239年),再以功擢淮东提刑兼知淮安州兼制置司参谋官。淳祐元年(1241年),驰援安丰,升淮东制置副使。次年,受理宗召见,建议纠正重文抑武之风,请理宗“视文武之士为一”,愿以恢复全蜀为己任。旋授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兼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至蜀,整顿弊政,设馆招贤,大开屯田,整肃军纪。革除沔州都统云珙之职,斩杀悍将利州都统王夔。又采冉琎、冉琏兄弟计,迁建合州(今四川合川)城于钓鱼山。又修筑大良坪、大获山、青居山、云顶山、神臂岩等山城十七座,屯兵聚粮,守点不守线,联点而成线,有效地遏制了蒙古骑兵的进攻。八年,升任兵部尚书。十二年,于成都、嘉定击退蒙古军。曾亲自率军巡边,攻蒙军占领的兴元(今陕西汉中)。宝祐元年(1253年),革除“举代”弊政,戎州统制姚世安拒命,并以丞相谢方叔为援,方叔忌其久握大权,召赴临安。他闻命暴卒,一说服毒自杀,实为宿敌暗害。 余玠?~1253南宋军事家,政治家。字义夫,蕲州 (今湖北蕲春) 人。家贫,初投淮东制置使赵葵,抗击蒙古军,屡立战功,官至制置司参议官,进工部郎官。淳祐元年 (1241年) 率兵参加会战,终败蒙古军,再立战功,升淮东制置副使。在淮东战场抗击蒙古军8年之久,战功显赫。淳祐二年 (1242年) 入朝奏对,陈述政治主张,表示愿以收复全蜀为己任。六月被宋理宗命为工部侍郎、四川宣谕使,人蜀,措置防务。十二月改任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淳祐四年(1244年) 初,官华文阁侍制,兼四川总领财赋、四川屯田使。在蜀十余年,大革政弊,整饬军政,葺理经济,在全川利用山势险要筑凌云、钓鱼、大获、白帝20座城,加强备战,有效地抗击了蒙古军的进攻,史称 “余玠治蜀”。宝祐元年 (1253年)被朝廷猜疑,召赴临安,闻命暴卒。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