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佛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佛陀佛名。原义为“觉者”、“智者”,指有极高思维能力的人。佛教取其意喻取得最高成就者,即具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个修习品位。小乘认为只有释迦牟尼是佛陀;大乘认为一切众生皆可成佛,而释迦牟尼是众佛之佛,至高无上。简称 “佛”。 佛陀梵文Buddha的音译,详“佛”。 佛陀佛教名词。简称“佛”,亦称“佛驮”、“浮屠”、“浮陀”、“浮图”等,均系梵文音译。意为“觉者”、“智者”,即觉悟了人生真谛的人。有三种涵义,正觉: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 等觉或遍觉: 不仅自己觉悟,也使他人觉悟; 圆觉或无上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均达最高、最圆满境地。凡人缺此三项,菩萨能“正觉”、“觉他”,却不能“无上觉”,只有佛三者兼具,故佛为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大乘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过去有七佛、燃灯佛; 未来有弥勒佛, 东方有阿佛、 药师佛; 西方有阿弥陀佛等。小乘佛教讲的佛一般是对释迦牟尼的尊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