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作物群体结构 |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 释义 | 作物群体结构zuowu qunti jiegoucrop colony structure作物生物量(包括根、茎、叶、穗等)的空间分布。表示生物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单位空间内生物体的重量(干重或鲜重),单位为克/厘米3;一是单位空间内生物体的表面积,单位为厘米2/厘米3或厘米-1。在同一块农田上, 由一种作物组成的群体,称为单一群体; 由多种作物间作而构成的群体,称为复合群体。
图 1 草地植物群体生产结构类型 作物器官表面积密度函数 主要是叶面积密度函数。它是指高度Z的单位空间体积内所含的叶面积,其单位为厘米-1。为了对不同作物和不同生育期的叶面积进行比较, 也常取相对高度Z=Z/h1(Z为垂直高度, h1为群体高度)代替Z,所得的密度函数, 称为标准叶面积密度函数()。即
图 2 叶片法线方向的表示方法 作物器官的空间配置函数 主要是叶片空间配置函数, 即指作物株间高度Z的某一厚度层中, 叶片法线方向的单位立体角内叶面积同整个上半球空间内总叶面积的比率。它反映叶片在空间的排列状况, 故又称叶片的空间排列函数。对此苏联学者Ю.К.罗斯等人曾以叶片法线 (即从叶片背面指向正面的垂线) 的两个角度——叶片倾角θ1和方位角1, 来表示叶片在空间的位置。图2所示: ❶叶片倾角θ1 是用叶面的法线和天顶的夹角来表示, 也可用叶片伸展方向和水平面的夹角来代替。例如,水平朝上的叶片,其法线垂直向上,θ1=0°;直立叶片,θ1=90°。 ❷叶片方位角1, 用叶片法线在水平面上投影和子午线的夹角来表示 (从正北算起,按顺时针方向计算)。当叶面法线方向 (θ1, 1)确定后, 叶片在空间的位置也就确定了。例如, (π/2, π) 表示叶片法线为水平, 即朝正南的直立叶片; (0, π/2) 表示为水平叶片。在作物群体中, 叶片正面常向上, 叶面可以视为向着上半球, 其法线的空间是2π, θ1变化于0~π/2之间,而1变化于0~2π之间。在实际测定中, 一般对作物层取10~20厘米厚度为一层; 叶片倾角从0°开始, 每15°为一个取值区间,依次编为j=1, 2, ……6组; 叶方位角从正北 (作为0°)开始, 每45°为一个取值区间, 依次编为k=1, 2,……8组。于是对每一水平层而言整个上半球就分成j×k个空间,即要测定j×k个叶面积。因此, 叶片空间排列函数为:
![]() (z,θlj,lk)为整个上半球空间内总的叶面积。对大麦群体的成熟期进行几何结构测定的结果表明,大麦的穗表面积比较大,最上层和最低层倾角小的叶片占的比率大,在中层倾角(70°)大的叶片较多。而叶的方位角似乎是随机分布的。在作物生长初期,叶面积密度分布显然受不同处理的影响;到了后期,特别是大麦,不同处理的影响愈不明显,几乎没有差异。叶的排列函数与叶倾角、方位角有关,因生长发育时期变化很大,但看不出密度处理对它的影响。这意味着叶的排列函数是种或品种的固有特性,通过栽培措施难以使其改变(见株型观测、叶面积密度测定)。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