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供养比丘图壁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供养比丘图壁画北魏。纵35厘米,横10厘米。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石窟第127窟南壁壁画。图中比丘共两身。身材颀长,面部轮廓俊美,着褒衣博带式袈裟,其艺术形象为当时流行的秀骨清像。前面的比丘手捧供养物于胸前,他侧身回首与身后的比丘讲话。身后的比丘亦手捧供养物,斜身勾首,双目微闭,似沉浸在佛国世界中,并未注意到同伴的讲话。二者的神情均极生动,作者不仅运用娴熟、流畅的笔触将两位比丘尼的形象绘画得十分优美,而且有意将两位比丘安排成呼应关系,使画面显得自由活泼,饶有生活情趣。 供养比丘图壁画高昌回鹘(公元9世纪中至公元14世纪)。纵48厘米,横23厘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北庭回鹘佛寺遗址南部配殿群103殿大台座东面壁画。比丘是指出家后受过具足戒的男僧,据《大智度论》载,比丘有五个意义:乞士(靠乞食为生)、破烦恼、出家人、净持戒、怖魔。这个比丘像以蓝色为底,头戴红格帽,圆领内衣外套袈裟,袈裟质地轻薄飘垂。比丘的面型线条圆润,五官秀巧而紧凑,神态端庄而温和,双手持盘,盘中盛物。整个形象采用重彩平涂,焦墨勾勒的手法,宗教艺术效果颇为浓郁。此壁画的绘画时间大约在公元10世纪末至13世纪初。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