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constipation肠内糟粕停滞过久,津液亏乏,粪便干燥坚涩难出,排粪时间延长或久不排粪的病证。主发于猪、牛。多见于慢性脾胃病及各种热性病的初期和中期,老龄和产后体弱者也多发生。《司牧安骥集》称“六畜粪头紧硬”。《大武经》谓“大便秘结”。据其病因病机及临证表现,分实秘、热秘、寒秘,虚秘四型。 实秘 多因长期饲喂难以消化或加工不善的粗硬饲料,诸如豆秸、麦衣、谷糠、米糠、糖渣等,缺乏青绿饲料,加上长期失饮,运动不足,致脾胃不能正常运化传递,糟粕滞于大肠而成。证见精神不振,饮食减少,耳鼻温热,粪便干燥难下,时有腹痛,拱腰努责,回头顾腹,肠音弱或消失。口臭苔黄;脉象洪数。牛则表现反刍减少, 口津粘少,舌面圆锥乳头粗长且硬,鼻汗时有时无。属大肠燥实证(见肺与大肠病辨证)。治宜通便攻下,消积导滞。方用木香槟榔丸或大承气汤加槟榔、清油、蜂蜜。食欲废绝,加山楂、六神曲、麦芽;内热较重,加黄柏、连翘、生石膏; 口干津亏,加玄参、生地黄、麦冬。针交巢、关元俞穴。 热秘 多因气候炎热,剧烈劳役;或精料偏多,胃肠素热:或外感六淫失治化火,热邪深入脏腑,传入脾胃,蕴结肠道,致津液被灼,糟粕干结难下而成。证见精神不振,水草减少,耳鼻俱热,鼻镜干燥,或体温升高,粪球干小难下或附有白膜,小便短赤。口色赤红,舌苔黄厚;脉象洪大。继则精神倦怠,食欲废绝。牛则反刍停止。属实热证(见寒证与热证)。治宜清热泻火,急下存阴。方用凉膈散(《和剂局方》:大黄、芒硝、甘草、栀子、连翘、黄芩、薄荷、竹叶、蜂蜜)加陈皮、槟榔、清油。如热结太甚,非攻不开时,用大承气汤加槟榔、黄芩、栀子、蜂蜜、清油,或芒硝、生石膏、食盐。针交巢、关元俞、脾俞、带脉、尾本等穴。 寒秘 多因饲喂霜冻草料,或气温骤降,寒邪直中;或老龄体衰,阴寒内生,留于肠胃,凝阴固结,阳气不运,气机不调,津液不行,致肠道难以传送而发病。证见排粪艰涩,或有腹痛,倦怠喜卧,恶寒肢冷,耳鼻不温,小便清长, 口不渴。口色淡白或青白,舌苔白润;脉象沉迟。属里实寒证(见裹证与里证)。治宜温通开秘。方用大承气汤加附子、细辛、肉桂、干姜。腹痛甚,加白芍、桂枝;积滞重,加神曲、麦芽;体虚或积滞轻,加当归、党参、白术、大黄(炙用)。针交巢、关元俞、百会等穴。 虚秘 多因饲养管理不当,劳累过度,营养缺乏,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肠失濡润,传送无力;或老龄久病,产后体虚,气血双亏,津液匮乏;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耗伤津液等,致肠道干涩而成。证见神倦乏力,体瘦毛焦,耳鼻温热,体表时热时凉,寒热不均,虽频作排粪姿势,但努责无力难下,粪球干小色黑。舌质灰白或淡红,口中少津;脉象细弱无力。属阴虚证(见虚证与实证)。治宜补虚滋阴,润燥滑肠。方用黄龙汤或当归苁蓉汤合增液汤。针交巢、关元俞、百会等穴。 停喂纤维多粗硬的草料,改喂易消化青绿饲料,多饮水。 便秘大便干硬、量少,排便困难。由于婴幼儿体质与习惯不同,排便次数差异较大,有的婴儿习惯于每隔2—3天排便一次,大便不干硬,排便无困难,不属便秘。小儿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 ❶摄入的食物及水量不足或牛奶中含糖量少,消化后仅有少量残渣,使大便量少。 ❷饮食成分不适当,蛋白质含量过高,大便呈碱性、干燥,次数减少。饮食中含钙过多也会引起便秘。牛奶含钙较人乳多,用牛奶喂养婴儿比母乳喂养易发生便秘。 ❸排便习惯不良:大脑皮层可在一定程度上兴奋或抑制脊髓的排粪中枢,如果产生便意后经常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就会逐渐使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失去正常的敏感性,粪便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过久,水分被吸收,粪便变得干硬。 ❹肠道畸形,如先天性无肛、先天性巨结肠等。 ❺肛周炎症、肛裂,由于排便疼痛致便秘。
便秘指大便秘结不通的病证。临床所见大便干结,或不干而排便困难,或排便时间延长。为中老年妇女常见病。多由大肠积热、或气滞、或寒凝、或阴阳气血亏虚,而使传导功能失常所致。辨证论治: ❶积热者,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排便间隔延长,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以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杏仁、蜜)泄热润肠通便。 ❷气滞者,大便干结或不干结,欲便不得,排出不畅,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以六磨汤(沉香、木香、乌药、槟榔、枳实、大黄)调肝理脾,顺气导滞通便。 ❸气虚者,大便干或不干,虽有便意而临厕努挣乏力,难于排出,挣则汗出、短气,便后疲乏,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嫩,苔白,脉弱。以黄芪汤(黄芪、陈皮、麻仁、白蜜)益气健脾润肠。 ❹血虚者,大便干结,面色淡白无华,心悸健忘,头晕目眩,唇舌淡白,脉细。以润肠丸(当归、生地、麻仁、桃仁、枳壳)养血润燥通便。如见大便如羊粪,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便秘,以六味地黄丸加麻仁、玄参、玉竹、蜂蜜滋阴润肠通便。 ❺冷凝者,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小便清长,手足不温,腰腹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以济川煎(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加肉桂温阳通便。针灸治疗:以天枢、支沟、巨虚为主穴。胃肠燥热者配曲池、合谷、尺泽、内庭;肝郁气滞者配太冲、阳陵泉、气海;气虚者配脾俞、胃俞、肠俞、足三里;血虚配三阴交、照海;肾阳虚弱者配肾俞、气海、神阙。实证针刺用泻法,虚证补法,寒者加灸。调护: 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习惯性便秘者应多吃蔬菜水果,摄入多样副食,不偏食。 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大便。 ❸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腹肌力量。 ❹便秘时可按摩腹部及骶尾部,用重按泻法。 ❺实证可服蕃泻叶3—6克泡水,或用生大黄泡水代茶饮。血虚便秘者可服大枣何首乌粥。阳虚便秘者可服核桃、松子、瓜蒌饼。气虚便秘者可服茯苓饼。 ❻一般便秘病人皆可常服蜂蜜、豆浆、牛奶、仁类食品。 便秘bianbi大便干硬、量少,排便困难。由于婴幼儿体质与习惯不同,排便次数差异较大,有的婴儿习惯于每隔2~3天排便一次,大便不坚硬,排便无困难者,不必当作便秘处理。小儿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 ❶摄入的食物及水量不足。奶液中含糖量少,消化后仅有少量残渣,使大便量少。 ❷饮食成分不适当。饮食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大便呈碱性、干燥而次数减少。饮食中含钙过多也会引起便秘,如牛奶含钙较人奶多,用牛奶喂养比母乳喂养易发生便秘。 ❸排便习惯不良。大脑皮层可在一定程度上兴奋或抑制脊髓的排粪中枢,如果产生便意后经常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常因幼儿贪玩,或某些幼儿园不许幼儿在园内大便),就会逐渐使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失去正常的敏感性,粪便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过久,水分被吸收,粪便变得干硬。 ❹肠道畸形。如先天性无肛、先天性巨结肠等。 ❺肛周炎症、肛裂,由于排便疼痛致便秘。 便秘病症名。指大便秘结不通,或排便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分为热秘、气秘、虚秘、冷秘四类。热秘因胃肠积热,津液耗伤所致,伴口臭,苔黄,治宜泄热润肠通便。气秘因气机郁滞,传导失常所致,伴嗳气频作,胸胁痞满,治宜顺气行滞。虚秘因肺脾气虚。传送无力;或血虚津少,不能润肠所致,治宜益气通肠或养血润肠。冷秘多由阴寒固结,阳气不运所致,治宜温阳通便。 便秘肠道传导功能失常,糟粕内停所致的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延长或排便困难的病证。宋代朱肱《类证活人书》称“大便秘”。相当西医学中的习惯性便秘以及一些肠道或肠外疾病引起的肠蠕动减弱而导致的排便困难。是老年人常见病证之一,又常伴随他病发生,不仅可以加重原发病的临床症状,而且还是加速衰老的因素之一,应当引起重视。临床分四种辨证论治。 热秘大便秘结不通,腹胀而痛,兼见面红心烦,身热、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多见于老年人嗜食灸煿厚味,纵饮酒浆致胃肠蕴热,或热病余邪未尽,大肠实热者。治以清热通便,但不宜大泻,药用麻仁润肠丸,白蜜化水送下。不效则改用汤剂,若便干坚硬、壮热口渴可加芒硝以泻热通便,软坚散结;若肛裂、痔疮下血可加服地榆槐角丸(经验方:槐角3份、地榆、地黄、黄芩、槐花各2份,枳壳、大黄、当归尾、赤芍、防风、荆芥穗各1份、红花0.5份)以清肠止血;若服汤剂不便,可用番泻叶6克代茶饮以通便泄热。 气秘排便困难,大便干结或不干,腹胀嗳气,胸脘痞闷,舌苔薄腻,脉弦。多见于老年人情志不和,或久坐少动,或跌仆、手术长期卧床而致气机郁滞,大肠传导失职者。治以顺气导滞,药用六磨汤(《证治准绳》方,乌药、木香各10克、枳实、槟榔各15克、大黄6克)。若跌仆损伤或术后肠粘连者,加当归尾、桃仁各10克以活血润肠。 虚秘以气虚为主者,大便不一定干结,虽有便意而临厕怒挣不下,挣后汗出,气短,舌淡嫩,苔白,脉弱。多因年高体弱,中气不足,或久病耗气,脾虚运化失常,大肠传导无力而易发此症。治以补气健脾,药用黄芪汤(《金匮翼》方:灸黄芪、麻仁各15克、陈皮10克、白蜜30克冲)。若气虚下陷,脱肛者,可服补中益气丸。以血虚为主者,便质干结,行之艰涩,临厕数次方可得之,面色淡白无华,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舌淡苔薄,脉细弱。老年人思虑过度,或劳倦过甚,或偏食者易患此证,因劳伤心脾,气血生化不足,血虚肠道失润。治以养血润燥,药用麻仁润肠丸。若成药疗效不著,可改服汤剂。以阴虚为主者,大便燥如羊屎,数日不行,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颧红,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多因老年人病后伤阴或肝肾阴虚,津液不能下润大肠所致。治以滋阴补肾,药用六味地黄丸,以白蜜化水送下。若伴腹胀,矢气多,可加服五仁丸(《世医得效方》方:桃仁、杏仁各10克、柏子仁5克,松子仁10克、郁李仁15克、橘皮10克)以润燥滑肠。 冷秘大便干结或溏而不爽,排出困难,面色青白,手足不温,腹中冷痛,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迟。老年人多因久病,阳气不足,肠道传送无力所致。治以温润通便,药用济川煎。若命门火衰,可加半硫丸(《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方:半夏2份、硫黄1份)。 便秘日久,肠道气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可引起头晕,头胀痛,烦躁易怒;长期排便用力过度,可诱发疝气、脱肛。又因胃肠不能进行正常代谢,可加重原发病证。同时因有毒的代谢产物在肠道重复吸收又可加速衰老。预防之法,首先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日常饮食尽量选择富有纤维素的食物及多油脂的坚果,不宜过食辛辣及煎炸之品。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避免久坐久卧。每日定时登厕,养成排便习惯。避免过度的七情刺激,保持精神愉快。泻药的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尤忌滥用。 便秘constipation又称结症。粪便积滞于肠管不能后移,使肠腔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一种疾病。多种动物都可发生,其中马属动物最为常见。病因是饲养管理粗放,饮水不足,劳役过度和气候剧变等。症状的发生和变化,多取决于阻塞的部位、程度和结粪硬度。患病初期全身无明显变化,有的还有食欲,肠音增数而偏强,排粪次数增多,甚至排软粪或稀粪,以后肠音逐渐变弱至消失,排粪逐渐减少到停止。马属动物小肠、骨盆曲和小结肠阻塞时,腹痛剧烈。大肠阻塞病程长,腹痛轻,有间歇,还不断排出少量粪便。治疗的关键是解除阻塞,镇痛,胃肠减压及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