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古代祭祀享宴之礼器。主要用于载牲体。鼎俎常相配使用,牛羊牲体在镬鼎中煮熟,然后取出放在升鼎内,再从升鼎内取出放于俎上。《周礼·天官·内雍》:“王举,则陈其鼎俎,以牲体实之。”郑玄注: “取于镬以实鼎,取于鼎以实俎。实鼎曰脀,实俎曰载。”按周制,俎的使用等级与鼎制同,均取奇数,即天子用九鼎,设九俎; 诸侯用七鼎,设七俎; 大夫用五鼎,设五俎;士用三鼎,设三俎。

古代盛载牲体之器,故亦称祭器。先秦时期又叫 “大房”、“房俎”。《仪礼·士昏礼》郑玄注:“俎,所以载也。”《周礼·天官·内雍》: “王举,则陈其鼎俎,以牲体实之。”郑玄注: “取于镬以实鼎,取于鼎以实俎。实鼎曰脀,实俎曰载。” 意为祭祀时的牲体是先从镬中取出,放于鼎中,然后再从鼎中取出置于俎上。所以 《诗经·鲁颂·閟宫》上说:“笾豆大房,万舞洋洋。”关于俎的形制,据《礼记·明堂位》记载: “俎,有虞氏以梡,夏后氏以嶡,殷以椇,周以房俎。”郑玄注: “断木为四足而已。嶡之言蹷也,谓中足为横距之象,周礼谓之距。椇之言枳椇也,谓曲挠之也。房谓足下跗也,上下两间,有似于堂房。”《说文·且部》: “俎,礼俎也。从半肉在且上。” 又 “且,荐也。从几,足有二横,一其下地也。”可见俎用木制,其具体形状今已不详。俎常与豆连用,作俎豆,成为祭祀的代名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