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俗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07 俗乐也称“世俗之乐”,泛指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孟子·梁惠王》:“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可见世俗之乐是与先王之乐(雅乐)相对而言的。俗乐用于宫廷宴享时,称为燕乐。故后世称谓中有以“俗”代“燕”的,如《新唐书·礼乐志》:“凡所谓俗乐者,二十有八调”,实指隋、唐燕乐; 也有“俗”、“燕”兼指的,如《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一(开元二年正月):“旧制,雅俗之乐皆隶太常。上精晓音律,以太常礼乐之司,不应典杂伎,乃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 俗乐“雅乐”的对称。中国古代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 俗乐泛指我国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天子、诸侯宴饮宾客时演奏的燕乐(宴乐)和散乐(百戏)等。历代俗乐乐曲种类繁多,唐代宫廷重俗乐而轻雅乐,玄宗时,专设“教坊”管理宫廷俗乐的官署,负责音乐、歌唱、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和演出等事务,另辟“梨园”和宜春院教练俗乐乐工,并有舞姿文雅的“坐部伎”(乐工坐在堂上演奏,舞者3~12人)和音量宏大的“立部伎”(乐工立在堂下演奏,舞者60~180人)之分。宋、元两代也有教坊,明代为教坊司,隶属礼部,直至清代雍正时才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