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修身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修身

儒家用语。指经过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儒家十分重视“修身”,把修身提高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度。儒家修身的标准主要是忠恕之道和三纲五常等,修身的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脱离社会实践的唯心主义的方法。今天所讲的“修身”,一方面强调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性,即不仅为搞好学习、工作所必需,而且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强身健体所必需;另一方面,修身的主要方法是到社会中去、到实践中去、到群众中去,当然不排斥“内省”。修身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求得个人的自我完善,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修身

(一)中国古代道德修养用语。意谓陶冶、锻炼自身的道德品质与情操,培养德行的一种方式。最初见于《墨子·非儒篇》:“夫一道术学业仁义者,皆大以治人,小以任官。远施周偏,近以修身。”孔子提出“修己以教”、“修己以安人”的思想,规定了修身的主要目的。孟子也重视修身:“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荀子》认为,“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是成圣成贤的根本途径。《礼记·大学》认为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以修自为本”。在修身方法上,孟子特别重视“内省”、反求诸己”,“养浩然之气”,荀子强调“外求”、环境、隆师爱友,提倡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二)《墨子》篇名(三)《荀子》篇名(四)汉代扬雄《法言》篇名,强调修身的重要,说“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提出了“四重”、“四轻”的修身方法:即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好轻则招淫。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