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修辞鉴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修辞鉴衡

诗文评。 元人王构 (1245—1310)撰。二卷。构字肯堂, 东平(今属山东)人。曾任翰林国史院编修。此书为作者任济南总管时为授门生而编。上卷论诗,下卷论文,多辑录宋人诗话、文集、杂记而成。选材精审,不乏新鲜见解。论诗选录立意生境,写情状物之精萃;论文强调以意为上,不务空谈,力求创新。辑录征引的古籍如《诗文发源》、《诗宪》、《浦氏漫斋录》等,原书均已久佚,赖此而存其一二,颇足珍贵。有《指海》本,《郎园先生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修辞鉴衡

诗话。二卷。元王构撰。王构(1245—1310),字肯堂。东平(今属山东)人。二十岁即以词赋中选,二十九岁为翰林国史院编修,草拟伐宋诏书。又练熟台阁故旧典文,凡朝廷重大册文,皆出其手。谥文肃。王构为济南太守时,著《修辞鉴衡》,上卷论诗,下卷论文,采集宋人诗话、笔记、杂记而成,是元人对宋人诗文评价的辑录之作。
王理《序》云:“《修辞鉴衡》之编,所以教为文与诗之术也。”又云:“尚辞者义亏,植意者事逸。义亏竭塞,事逸耗枯,皆不足以达辞辅理,于道则眊矣。”王构辑录宋人诗文评语,意在提供一种写作的“鉴衡”,即意与辞之间的谐调、双美。比如卷一,既引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诗以意为主”说,又引葛立方《韵语阳秋》“作诗贵雕琢,又畏有斧凿痕;贵破的,又畏粘皮骨”,即可见全书主旨之一斑。《修辞鉴衡》的另一价值,即宋人散佚诗话,多赖以保存。如《诗宪》,《蒲氏漫斋录》等。《诗宪》据郭绍虞《宋诗话考》,为南宋时书,作者本山谷、惠洪、范温说诗,明确揭示“夺胎”之法与“蹈袭”、“因袭”、“转易(翻案)”的区别与联系,是宋人诗学中极有价值的理论。《蒲氏漫斋录》关于江西诗派的“点化”一法,也有甚准确的评说。对研究两宋诗学颇有裨益。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说:“最初用修辞这个熟语正名本学的,却是元代王构(肯堂)。”认为王书虽不甚精,但可作修辞专书的滥觞。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史稿》则认为《修辞鉴衡》不能视为第一本修辞专书,第一本应是《文则》。
有元至顺四年集庆路儒学刻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元本排印出版。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