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倒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96 倒反辞格的一种,又称反话,或反辞。指故意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的修辞方法。有非讽刺性和具有讽刺性两类。前者称倒辞,如“大妈,您专会说吉祥话儿!”(老舍《龙须沟》)后者称反语,如“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倒反Daofan修辞学术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的辞格,叫做倒反。倒反可分为倒辞和反语两类。1.倒辞,也叫做愉快反语。因情深难言,或因嫌忌怕说,用相反的词语表现本意,语虽反说,但不含嘲弄讽刺之意。例如,❶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绿樽虽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带小乌巾。(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全诗用倒辞描写春色,富于情趣,表现出作者喜爱春光的心情。 倒反辞格语。指口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意思完全相反的一种修辞手法。俗称“正话反说”。或以是否暗含讽刺嘲笑意味而分为“反辞(或倒辞)”和“反语”两类。反辞,不含讽刺嘲笑,如古文中称小孩和心爱的人为“冤家”、“魔星”等。反语,含有讽刺嘲笑的意味。可参见“反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