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倭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倭寇劫掠我国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集团。由日本南北朝时期因混战而失败的武士组成。早在明初,他们就不断侵扰我国沿海,进行走私和抢劫。永乐十七年(1419年),明总兵刘江大破之于望海(今辽宁金县东北),其势渐衰。嘉靖初年,日本封建主大内氏与细川氏的贡使,在宁波发生冲突,乘机大肆掠夺,明廷下令停止贸易。自此倭寇就勾结沿海的奸商、土豪、海盗大肆进行劫掠与走私,致使倭患严重,沿海诸省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均受其害,而以福建、浙江、江苏最为严重。被害群众达数十万。经过抗倭名将谭伦、戚继光、俞大猷和沿海各地人民的多年血战,直至嘉靖末年倭患才逐渐平息。 倭寇14—16世纪劫掠中国与朝鲜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14世纪日本处于南北朝时,内战中失败的武士、溃兵及商人流为海盗,自元末明初始,劫掠中国沿海。15世纪后期,日本进入战国时期,部分封建主与寺院地主支持海盗活动,倭寇又趋猖獗。嘉靖时重颁禁海令,不准与日本通商。倭寇便乘海防空虚勾结中国沿海地区的土豪、奸商、流氓等武装走私,大肆抢掠。东南沿海居民在戚继光、俞大猷等爱国将领统帅下,奋起抗击,最终荡平倭寇。 倭寇14至16世纪劫掠中国沿海的日本海盗集团。14世纪日本处于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混战不已。在内战中失败的封建主、武士、溃兵、浪人、商人组成海盗集团,在封建诸侯、寺院、大地主的支持下,经常侵扰中国、朝鲜,东南亚等地沿海一带。中国从元末明初开始,东南沿海地区居民惨遭掠杀,倭寇成为一大祸患。15世纪后期,日本进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与明朝通商,但受到明朝执行朝贡贸易和海禁政策的限制,于是日本海盗集团乘中国海防松弛就与沿海奸商大贾、土豪富户相勾结,在江、浙、闽等沿海地区大肆烧杀劫掠,激起人民的愤恨。爱国将领戚继光、俞大猷等率领中国军民英勇抗击倭寇,至嘉靖四十四年 (1565),最终平息了倭患。 倭寇明代时从日本来侵扰中国的海寇。1419年6月,明军全歼数千倭寇。1523年,倭寇侵入浙江沿海。杀害民众达数十万人。1553年,俞大猷率军在浙江歼倭寇2000人。1561年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1565年,二人配合,消灭了在广东沿海的倭寇。至此,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上被肃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