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傅作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60 傅作义1895—1974军事家,爱国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山西荣河(今临猗)人,字宜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历任阎锡山部营、团、旅、师长。1927年,率部孤军苦守涿州三月余,挫败奉军进攻,以善于守城著称。任晋军第十军军长后,参加蒋阎冯战争。1935年,任第三十五军军长、绥远省主席兼第七军团总指挥,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及绥远抗战,取得百灵庙大捷,收复绥远失地。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兼绥远省及察哈尔省主席。先后率部参加忻口、太原、五原等战役,善以奇袭打击日军。日本侵略军投降时,曾代表国民党军至热、察、绥受降。解放战争初期,先后任张垣“绥靖公署”主任、华北“剿总”总司令,追随蒋介石打内战。1949年1月,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今北京)条件,率部起义。对实现北平和绥远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军政委员会主席、省军区司令员,水利部长、水利电力部长等职,为祖国的统一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1974年4月19日于北京病逝。 傅作义1895—1974Fu zuoyi字宜生。山西临漪人,生于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1918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1930年参加阎锡山、冯玉祥的反蒋斗争,任津浦线总指挥。1931年后,任三十五军军长,绥远省政府主席,参加长城抗战和绥远抗战。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二战区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1949年1月,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条件,率部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部长。1974年4月19日在北京逝世。 傅作义1894—1974字宜生,山西临漪人。曾任国民党第35军军长、绥远省政府主席。参加过长城抗战和绥远抗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剿总”司令。1949年1月底,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率部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水电部部长。 傅作义1895~1974爱国将领。字宜生。山西临猗人。1910年入太原陆军小学堂学习。辛亥革命时参加太原起义。1918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在阎锡山部历任营、团、旅长。1926年晋升晋军第四师师长。1927年随阎锡山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并率第四师约1万人对奉军作战,以善于守城著名。1928年升第十军军长兼天津警备司令。1931年任国民党第三十五军军长、绥远省政府主席。1933年任华北军第七军团总指挥,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夺回冷口等军事要地。1936年进攻日军,取得绥远抗战的胜利。1945年绥远、宁夏被划为十二战区,他升任司令长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党政府华北“剿匪”总司令,驻北平。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平津战役,他接受和平改编,并为争取绥远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和水利电力部部长等职,对祖国统一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1974年4月19日在北京病逝。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