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催眠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催眠催眠师运用不断重复的、单调的视觉或听觉刺激作用于催眠者的感官,并利用言语暗示,逐渐使其意识状态进入一种特殊境界的方法。进入催眠状态者注意和感知觉局限在一定范围内,随意动作丧失,只与催眠师保持感应,可以不加批判地接受催眠师的观点,或按催眠师的要求机械地执行某些动作。公元2世纪,神职人员最早使用催眠术,用于呼神祛魔。18世纪下半叶,奥地利的麦斯麦最早用催眠术来治疗疾病,当时称之为“磁气催眠法”。19世纪英国医生布雷德研究出令患者凝视发光物体而诱导出催眠状态,并认为麦斯麦所引起的昏睡是神经性睡眠,故首用了“催眠术”一词。当前,催眠术主要用于调整各种心理障碍,治疗心身疾病等。它最适宜于治疗神经官能症,特别是癔病和神经衰弱,对各种心身疾病如高血压、支气管哮喘、胃溃疡、神经性皮炎、原发性嗜睡症、紧张性头痛、遗尿、口吃等也有效果。催眠的效果取决于催眠师的技能和经验,也有赖于被催眠者的需要和易感性。约有10%—20%的人易被催眠,能进入深度的恍惚状态;约有5%—10%的人不能被催眠或不愿被催眠。催眠可收到一定的疗效,但也可能产生不良后果,故催眠一定要由有经验的催眠师施行。 催眠被催眠者被特殊方法(催眠诱导法)引起的一种酷似睡眠的状态。表现出如记忆缺失、痛觉丧失、对某往事有非常的回忆能力等。催眠术在医学上有所应用,其学说众多,至今均未被公认。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