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儿童颅内肿瘤特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儿童颅内肿瘤特点ertong lunei zhongliu tedian儿童颅内肿瘤发病率较高,仅次于白血病,占儿童期肿瘤的第二位,在15岁以下儿童各类肿瘤中占40~50%。发病的高峰年龄是5~8岁。儿童颅内肿瘤的好发部位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约40~60%发生在小脑幕下,分布在后颅窝,如小脑半球、小脑蚓部、第四脑室。而且儿童颅内肿瘤多来源于胚胎残余组织,故多位于中线部位。成人70~75%发生在小脑幕上。并且成人与儿童颅内肿瘤的类型也有很大差别。儿童占首位的是星形细胞瘤,其次是髓母细胞瘤、脑干胶质瘤、颅咽管瘤、室管膜瘤。而成人多见的脑膜瘤、垂体腺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等,在儿童则发病率很低。儿童颅内肿瘤的类型及发生部位,与儿童的年龄及人种有一定关系。例如侧脑室肿瘤及第三脑室肿瘤多见于1岁以内婴儿。松果体瘤等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10岁以后较多发生各类胶质瘤及血管母细胞瘤。北美儿童多为小脑星形细胞瘤和髓母细胞瘤,非洲和日本多为松果体瘤和颅咽管瘤,印度则多见室管膜瘤。白种人比黑人髓母细胞瘤的发病率高。在临床表现方面,儿童颅内肿瘤与成人也有所不同。由于儿童肿瘤多发于中线部及后颅凹,这是脑脊液循环必经之路,一旦发生占位性病变,早期即可影响脑脊液循环,导致颅内压增高。小脑幕下肿瘤,早期即可使生命中枢的脑干受压,而且儿童颅内肿瘤良性较少,故病程较成人短。一般症状主要是: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